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先进典型 > 厚德陕西 > 正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时间:2019-12-09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苏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我们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在当代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把他们演绎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鼓吹为“普世价值”,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销,对那些不听命、不顺从他们的国家,更是挥舞价值观念的大棒进行打压。我们要警惕借所谓“普世价值”抹黑我们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传统的行为,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

  《决定》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人们把握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打牢信仰信念的思想理论根基。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人们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

  核心价值观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聚焦的是造就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决定》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

  我们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就要注重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创作传播的引领作用。发挥好政策导向激励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彰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工作、贯穿社会发展各领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之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

  青少年一代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决定中华民族长久竞争力,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反对派和掘墓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战线的重大任务,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明确要求,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因此,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建设教育强国有着深远意义。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纲和魂,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使核心价值观教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推动华阴老腔、群众秧歌等文化活动开展,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使人民群众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我们要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准则和公民价值规范,有机融入公民道德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才能更好发挥出引领作用。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社会管理、舆论监督等各种手段,有力惩治失德败德、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强失信惩戒。加大对网上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反对网络暴力行为,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促进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讲好中国故事,是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是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劳动、讴歌奉献的精品力作,润物无声传播真善美,弘扬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引领风尚。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推动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