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先进典型 > 厚德陕西 > 正文

西安,文明铺就城市亮丽底色

时间:2020-05-28    来源:西安晚报    责任编辑:张宁宁

  西安,文明铺就城市亮丽底色

  一条条街道干净整洁、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吃饭“光盘”杜绝浪费、公交地铁志愿者热情引导……漫步在古城西安,一街一景,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的气息与温度,花香、城美、人和,5月的西安,因文明而更加光彩照人。

  “现在出门走走,无论是大街还是小巷,地面干净整洁、公厕多了美了。以前我们在这跳广场舞,想上厕所还得跑到一站路外的超市,现在旁边就有,还干净得很。”居住在公园南路附近的张玉兰说。

  “这几年西安的变化太大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变美变干净了,居民小区环境变好了,最大的受惠者还是我们老百姓!”居住在柿园路的李顺年大爷发出由衷的感慨。的确,这几年,西安越变越美越来越宜居。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西安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不仅在于争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让群众广受益、得实惠。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民生改善工程,筑牢文明之本。

  自1996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西安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实现文明城市创建由“全力争创”到“巩固提升”的转型升级,形成了文明城市创建“抓日常、促平常、重经常”的工作格局,健全四级联动机制,建立网格式任务清单,强化督导检查,推动文明城市长效常态化巩固提升。

  市委明确把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纳入全市总体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积极推进全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加强群众性文明创建动态管理;在全市各窗口行业开展“人民满意”主题创建活动,扩大创建工作的社会覆盖面与影响力;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实施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群众性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城市文明创建的内涵,推动“尚德西安”道德实践系统工程在全市城乡落细、落小、落实。

  西安以十四运会为契机,广泛开展“西安是我家 文明创建靠大家”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推进诚信建设;着力加强市民思想道德建设,运用道德讲堂和道德“微讲堂”,“文明号”“榜样号”地铁专列,讲好西安故事。深入推进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网络文明传播等活动,一系列“组合拳”,外加集中整治、宣传教育、督导推进等方面持续用力,各项文明城市创建任务得以有序推进。

27日,西安小南门外十字,机动车礼让行人。 记者 尚洪涛 摄

  斑马线前“车让人” 交通文明蔚然成风

  “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主题实践活动在西安开展已满三年。从“车让人”作为改善城市交通秩序的突破口,到“人守规”,努力使“车让人”引发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的“蝴蝶效应”,再到“车让人·人守规”,人车之间越来越和谐,城市交通更加文明、公共秩序更加有序。

  西关正街西安市第五医院门前有一条没有设置信号灯的斑马线,附近有小学、居民区聚集,人流量很大。特别是上下学时间有很多接送孩子的家长,但过马路丝毫没有成为难题。只要有行人过马路,驾驶员便会将车停在斑马线前,有时刚刚过去了几个人,后面紧接着又上来一拨人,驾驶员也不会急躁,而是继续耐心等待。行人也会自觉加快脚步,有的行人还会冲等待的驾驶员摆摆手、点点头表示感谢。

  相信这种被礼让的经历西安人和近几年来过西安的人都有所感触。2017年5月以来,西安对标杭州、南宁等地,开展文明交通“车让人”行动。除了公交车、出租车,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主也加入了礼让斑马线的行列。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与推进下,全市掀起了“车让人”整治工作的高潮。作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交警部门持续开展车不让人等交通陋习集中整治行动。在全市选取10个重点点位,作为“车让人”文明示范十字。高科技手段也应用到了查处车不让人的工作中,各交警大队共配发118个移动抓拍“布控球”,在全市试点四套高清一体化专拍单元,在公交车上试点了公交车抓拍系统,重点针对不礼让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录入,并积极发动市民通过违法“随手拍”举报,建立车不让人违法信息二次抄告制度向政府及相关客运企业抄报。同时,西安交警坚持倡导文明行为与完善硬件设施“两手抓”,使“车让人”成为全体市民的共识。

  对于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十分普遍且难以治理的问题。除了传统的管控,依托大数据,创新整治模式,人脸识别、建立数据库、投用违法信息采集APP,这些新的科技手段使得市民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随着 “车让人·人守规”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城市交通文明礼让之风日渐浓厚。如今,这项文明交通行动在西安推行已满三年,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8%以上,交通事故数量下降70%。

4月1日,西安市首场“‘筷’来看!‘公筷’公约”活动启动。(资料图片) 记者 李安定 摄

  文明餐桌行动 “小餐桌”带动“大文明”

  “民以食为天,食以礼为上。”小小餐桌,承载的不仅是一日三餐,也是文明的传承。2013年,一场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光盘行动”席卷全国,7年后,“舌尖上的文明”已成为我们西安城市文明的一个缩影。无论是高校、单位食堂,还是小餐馆、中高档餐饮企业,都会在醒目位置贴有文明餐桌行动的宣传海报,餐桌上设有“不剩饭、不剩菜”“吃不完请打包”的提示牌。以往浪费现象最为严重的自助餐厅的浪费情况相比以前有了大的好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倡导文明餐桌行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使用公筷 文明用餐 健康生活”以“小餐桌”带动“大文明”,西安市委文明办发出公筷公勺、分餐制倡议,积极复工的餐饮行业纷纷响应,一时之间,公筷公勺成为“舌尖上的新风尚”。

  不少餐饮店主动给消费者提供公筷公勺,做到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在曲江某商场的一家中餐店内,记者看到,每张桌子上都会多摆放一套餐具,一对带着孩子吃饭的年轻夫妻特意用公筷把孩子的菜夹到了一个碗里。“刚开始确实不太习惯,但是分餐的确更安全,还能避免传播幽门螺旋杆菌,分的是食物,得到的是健康。”孩子妈妈说。餐厅经理也告诉记者,他们对服务人员进行了分餐操作流程培训,上菜后服务人员也会主动询问顾客是否需要分餐。

5月23日,志愿者在革命公园为市民服务。 记者 李安定 摄

  志愿者 传播文明的风景线

  志愿服务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每天清晨和傍晚上下班高峰期,电视塔、东门外、西大街等公交站点,自觉排队候车已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广大市民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文明有礼跟我排,绿色出行减雾霾”的活动倡议。

  “各位乘客听我言,我们是文明引导员。如有困难您请讲,‘三个一服务’在眼前。一块抹布擦站牌,一个马扎送温暖……”这是64岁的公共文明引导员钱来茂自创的文明交通宣传快板,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快板叔”。钱来茂是全市2000名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他和他的同事们,坚持每天早晚高峰时段上街维护交通秩序,宣传交通法规、抵制违法行为,努力为城市文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截至2019年底,西安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超121万人,其中社区志愿者65万多人,志愿服务组织4421个(含未登记),实施志愿服务项目2.7万余个。

  地铁是城市内部人流量、运载量最大的交通工具,也是展现城市文明风貌的重要窗口。近期,西安市委文明办与西安轨道集团联合策划打造了“文明西安号”“西安榜样号”地铁专列和“城市文明之窗”主题车站。在“文明号”地铁专列上,通过展现“全民全运、文明行为、文明旅游、绿色环保、文明交通、志愿服务”6个主题内容,采用不同背景颜色以及西安地标,全面展示西安城市形象以及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内容和成效,引导广大乘客珍视城市荣誉感,积极投身到文明城市创建中来。

  走在全市的大街小巷,在大型户外广告牌、建筑围墙(档)、LED电子显示屏、公交地铁车站台、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出租车顶部LED屏等诸多地方总会看到各类公益广告,不仅成为西安街头一道亮丽的文明传播风景线,也成为这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街头阵地。

5月23日,志愿者在革命公园为市民服务。 记者 李安定 摄

  凡人善举 城市大爱精神的践行者

  5月15日,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学员赵怡婷接到母亲电话,说长安区北长安街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她蹬上拖鞋飞奔下楼,争分夺秒抢救老人,直到救护车到场将老人抬上车,她才意识到自己跪地已半小时。她这一跪,为抢救老人赢得了时间。这位跪地救人的姑娘曾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女兵方队队员,以昂扬姿态阔步走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当时,她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被誉为“阅兵女神”。

  在我们身边,这些凡人善举和暖心故事随时都在发生。从2015年起,西安晚报加入到“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中,共50组西安凡人善举获得此项荣誉,其中,西安好医生李文涛入选2019全国十佳“最美家乡人”,警官曹金生等10人获全国最美家乡人荣誉。他们是正能量的传播者,也是我们这座城市大爱精神的践行者。

  还有策划“小桔灯”助学项目、扶老助老帮扶贫困户的“公益达人”赵芳;免费接送老人、奋力救火的退伍的哥拜龙;筑梦教育,潜心教学育人的好校长李潇…… 每月公布的“西安好人榜”是弘扬人间真善美、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良好平台,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有效抓手。

  西安是一座从不缺少正能量与文明传承的城市。 “正能量之城”,“文明礼仪之城”已经成为西安亮眼的名片。

碑林区家风馆展出的社区居民自家的家风和家训(资料图片) 记者 关颖 摄

  道德引领 家风浸润文明新风尚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中国的家风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了弘扬传统家训文化、传播优秀家风家训理念,同时挖掘拥有良好家风的家庭,西安从2016年起启动家风馆建设工作,去年,西安市纪委、西安市委宣传部主办,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等单位还承办了“崇廉尚德——好家风润西安”系列活动。

  在雁塔区电子城街道205所社区的家风家训馆——尚德馆,居民可以饱览古今名人家训、社区家风典范、领略良好家风的传承魅力。馆内包含古代先贤、近代榜样、道德模范、三秦家风及书香传家等五大部分,从古至今、由远及近地展示出中华家风的深远与厚重。

  “我们通过征集提炼传承优秀家风家训,倡导居民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社区主任邓均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好的家风带动社会文明风气,引导人们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

言几又书店一角(资料图片) 记者 尚洪涛 摄

  文明创建在各个领域持续深化

  文化与书香是照亮城市文明的一道光。 西安大力推进“书香之城”建设,以实体书店建设、全民阅读创建活动为主线,以打造全民阅读品牌活动为抓手,以全民阅读基础设施为保障,以实体书店、图书馆、社区书屋等为平台,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全民阅读新格局。

  一批批高品质、高颜值、多业态的新概念书店相继落成,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钟书阁、言几又、西西弗、猫的天空之城、樊登书店等国内知名书店相继进驻。悦西安、古西楼、京广尚悦等24小时书店已成为新时代西安新生活的缩影。仅去年西安新增实体书店464家,较上年增长24%,全国排名第四位。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博物馆12座,“文化西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书店已成为西安的文化名片,彰显着城市的精神品格与文化气质。

  2019年,西安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总数突破3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146亿元,分别增长21.7%和23.1%,获评全球20个热门旅游目的地和全国夜间经济十强城市。此外,西安还顺利通过第三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连续八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西安以十项重点工作为突破,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全面启动“三改一通一落地”,加快建设“15分钟便民服务圈”,通过广泛开展“四治一增”攻坚行动,铁腕治霾、柔性治水、依法治山、合力治脏,立体增绿,着力把西安打造成为绿色之城、生态之城、美丽之城……着力把市民对幸福家园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西安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提升了城市的文明成果。

  文明创建在各个领域持续深化,文明行为在古城大街小巷开花结果,让市民享受文明成果,让游客赞叹文明底色。西安将始终坚持以德育人、成风化人,把建设崇德向善、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作为目标要求,融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与全市中心工作相融合,让文明创建真正成为民心工程、人心工程。(记者 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