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十百千万宣讲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先进典型 > 厚德陕西 > 正文

冯进文:方寸舞台上的皮影“守”艺人

时间:2024-02-27    来源:榆林日报    责任编辑:靳国英

 

  冯进文在表演皮影戏。叶子 摄

  2月24日,农历正月十四,家住定边县姬塬镇冯团庄村的冯进文和妻子早早就开始忙活,拿上梆子,放好二胡,再将皮影小心翼翼装进戏箱,当天晚上他们要赶到一百公里外的定边县城。

  作为皮影陕西省非遗传承人,冯进文和他的皮影班子被邀请到县城的广场表演。难得的集中表演,这让冯进文激动了好久,也准备了好久。“今天打算唱一出《赵氏孤儿》。”冯进文的话语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只有过年的红火,才能让我们这么尽兴地表演,希望父老乡亲能喜欢我们的皮影戏。”

  “出发喽!”冯进文开着皮卡车,绕着山路,哼着小曲,一路向北,和妻子一起驶向县城。

  耍皮影、拉二胡、唱道情,冯进文都游刃有余,乐在其中。从小,冯进文就痴迷于皮影戏,每次有皮影班子来村里表演,他总是要钻到人群前面,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十五岁时,冯进文正式拜师学艺,开始学习雕刻皮影、吹拉弹唱。从此,冯进文“拿”起皮影,再也没撒开手。

  “十八岁我就登台表演了,当年看我们表演的人特别多。这一晃都四十多年了。”冯进文感慨道,“从多年前万人空巷来看表演,到现在连上台的机会都少了,说不难受是假的。自从有了电视机,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看皮影戏的人越来越少。”

  在冯进文的印象中,在家乡皮影戏很风光的那几年,全镇就有7个皮影班子,自己所在的皮影班子更是演出不断。每逢过年过节,或遇红白喜事,他们都能痛痛快快地唱上几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乡村皮影演出逐渐走向没落,大量皮影班子解散。“为了讨生活,我们村的皮影班子很多都解散了,戏箱也都卖了,但我还在坚持,从小爱到大的东西,撒不开手,舍不得。”冯进文说。

  一方幕布,跳跃腾挪的皮影,原生态的唱腔,才子佳人的情感纠葛、为国献身的英雄故事,唱尽了悲欢离合,演绎着百态人生。不管时代怎样更迭,皮影戏总会为观众在现实与内心间搭起桥梁,正义的呼声与美好的愿望,在这个方寸舞台上,都得到了满足。表演了四十多年皮影戏,冯进文折服于皮影的魅力,更深深明白皮影戏对人的教化作用:“有时候,我看戏台下的观众,他们随着剧情哭、随着剧情笑,悲欢离合都在这台戏里;有时候,表演完一场,我也能趴在桌上大哭一场,浓缩的舞台,道尽了我们大家的人生。”

  在冯进文眼中,皮影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是非遗珍宝,更是需要薪火相传的艺术。在他的影响下,妻子马凤霞也成为皮影社的成员,儿子、外孙更是在皮影文化的熏陶下学会了皮影戏。近年来,冯进文还受聘于县文化馆和姬塬学校,专门为皮影爱好者、教师和学生们讲授皮影课。“在学校,我教会了7个老师、6个学生,很有成就感。非遗要传承,手艺不能断,只要有机会,我还想教给更多人。”冯进文说。

  暮色将至,冯进文和妻子抵达县城,在和班子成员汇合后,大家一起做好上台前的准备。

  光影之间,锣鼓响起,影人登台,好戏又要开唱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