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先进典型 > 身边好人 > 正文

自强励志焦健:苦建基地夯实发展基础

时间:2019-01-22    来源:陕西文明网    责任编辑:张宁宁

  焦健,男,1993年1月生,预备党员,神木市马镇镇焦家洼村村民,返乡创业大学生。

  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几乎是每个农家孩子的愿望。然而神木市马镇镇的90后大学生焦健却选择了“面朝黄土背朝天”。2015年,焦健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创业,只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村里的乡亲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没什么致富的好点子,他立志要建设一个让农村留守群体、孤残老人共同致富的温馨家园。

  苦建基地夯实发展基础

  马镇镇焦家峁村的土地之所以撂荒几十年,就是因为自然条件差,“是一个耕牛都难以到”的无路无电无水的“三无”孤山。焦健承包了荒地,首先开始着手的就是解决通路问题,在修路的40天里,焦健没有离开过工地一天,之后又对新修的2400米的生产道路进行了砂砾石硬化。打井要在近千米的深沟里进行,焦健为了节约资金,亲自监管安全,修路、架管道、买设备、铺设抽水灌溉管道,就这样,葇家峁山上引来了灌溉用水。由于发电机发电成本太高,焦健多次打报告,跑电力,自己雇用民工在第二年的数九寒天里架设了抽水电力线路,就这样,过去的“孤山”变得水通、电通、路通。

  瞅准项目发展特色种植

  经过对村里土壤、降水、气温等一系列环境要素的考察学习,焦健决定发展见效快、效益高、易种植、易管护的核桃种植业,同时对村里的红枣进行精细化管理,降低其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他争取到市里的惠农政策,并得到亲友的支持,焦健流转撂荒土地1529亩,计划栽植有机薄皮核桃1129亩、矮化密植优质红枣400亩,探索出一条适宜当地发展的规模化、产业化的致富之路。三年来,焦健共栽植优质薄皮核桃树32000多株、红枣2万余株(其中嫁接红枣新品种1万多株、红枣新品种引进5000余株)。

  爱心帮扶为创业添动力

  为攻克核桃种植难题,焦健四处考察学习,专门聘请核桃专家进行长期技术指导,同时积极向镇党委政府汇报争取,解决资金难题。

  示范种植启动后,焦健几乎每天都往返于神木市和种植基地之间。“虽然累、虽然苦,但我仍乐在其中,我想用辛勤和汗水、用实干撑起村民的致富梦”他说。

  自己致富不忘乡亲。经过三年的种植栽培,焦健的核桃种植基地发展甚好,核桃苗也长势良好,零星开始挂果了。种植技术基本成熟,他还想带动周边更多的乡亲加入致富路,他为周边村里的75户残疾人和200余户贫困户每户赠送20株2年生优质核桃苗,共赠送出6000余株,并免费提供培训、咨询、种植技术等服务,核桃挂果后,优先按市场价收购。目前已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00余户加入进来,同时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难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因此,焦健更加坚定了自己扎根农村、奉献青春的信念。

  制定规划走可持续道路

  “前期在不影响核桃树苗生长情况下种植矮秆作物,主要以小杂粮为主,解决核桃树在生长期时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问题。达到盛果期后,后期投入少、产量稳定,可以说一次投资终生受益。”焦健简单算了笔账:1129亩核桃基地目前已栽植646亩,每亩按592公斤产量算,每年可生产核桃38万公斤,按市场平均售价每公斤8元算,年产值达300多万元,随着栽植面积扩大,将是一种新的林业产业模式。

  为了让核桃产业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生态经济林业长远发展,焦健紧抓神木市开发“沿黄精品文化旅游带”这一发展契机,积极发展晋陕峡谷观光、红枣核桃采摘、黄土窑洞居住、农家灶台美食、沿黄民俗展示等观光体验项目,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走一条基地生产支撑、门店销售推广、观光体验驱动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焦健在马镇镇的沟沟畔畔、山山峁峁上奏响了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创业、敬业奉献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