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先进典型 > 身边好人 > 正文

敬业奉献韩德安:仁心仁术乐奉献 医德高尚美名传

时间:2019-03-25    来源:陕西文明网    责任编辑:汪瑢

  韩德安,男,1941年出生,中共党员,中专学历,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他热爱卫生事业,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及时解除患者病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五十多年如一日,始终以严谨的医风、高尚的医德,兢兢业业、默默奉献,深得百姓爱戴,被十里八乡群众誉为健康的“守护人”。

  义无反顾,刻苦钻研医疗卫生事业

  韩德安祖籍榆林市佳县,上世纪60年代,迫于生计举家南迁到志丹县。当时志丹经济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非常普遍。他所在村人口千百余人,地广人稀,没有一名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毅然转行做了乡村医生,一干就是几十年。

  和许许多多扎根农村的“赤脚医生”一样,虽然零基础,但是他从不畏惧挑战;尽管条件艰苦,他却能克服重重困难。为了记住拗口的药名、复杂的医理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他经常白天和大家一样参加劳动,晚上挑灯夜读,拼命地学习,通过不断努力,他掌握了拔罐、针灸等很多传统中医技术,而且记了很多中医偏方。面对这样的成功他并没有满足,而是处处留心,时时不忘向别人求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为了一名中西医全科医生。

  仁心仁术,热忱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险要关头想到我,说明大家认可我,这是我的光荣,我怎么能不尽力?”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有时风大雨急,有时冰天雪地,却从没有阻止住他的脚步。一次夜里,一户村民哮喘发作,情况十分危急,患者儿子深夜敲开他的门,他赶往病人家里折腾了好一阵,病人转危为安,他又催促着病人家属赶快把患者送到县城医院治疗,为防止路上发生意外,他背着药箱跟了去,等忙完一切回到家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他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还有一次,一个患者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他检查后确定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急需住院诊疗,他就帮忙联系了县医院。住院期间,他得知患者没钱继续治疗准备回家,他找到医院安慰耐心治疗,又帮忙借钱交了住院费,病人情况稳定后,他找到主治大夫说明了患者家庭情况,然后把患者接到村卫生室免费为其做后期辅助治疗,直到病人完全康复。

  类似事例比比皆是。几十年来,他的脚步踏遍了十里八乡每一寸土地,赶夜路摔坏了数盏马灯,划破了多少衣衫,磨破了多少双鞋,他从不抱怨。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账。

  情系乡里,努力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乡村医生除了日常诊疗外,还要配合乡镇卫生所做好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当时农村居民文化水平落后,预防意识淡薄,工作开展难度很大,韩德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孩子家长参加免疫接种,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一些十分顽固的家长,他多次登门。“我家孩子好好的,为什么要给打针,是不是想骗钱啊?”有些人不理解接种的好处,单纯的以为他是为了赚钱,老远看到他就躲着走。后来,一个没有接种疫苗的孩子不幸的患上了“康柴”(麻疹),身体抽搐,持续高烧不退,孩子父亲哭着喊着求他去治疗,他急匆匆赶了去,仔细检查后,列了张药单要家属去县城买药。家属拿着单子急的只哭,却楞在那里不动。后来一问才知道是因为没钱买药,他就拿出自己带的全部钱塞给孩子父亲,并叮嘱他先紧着前面几个当紧的药买。接下来的几天,他在山上采了草药,配合着买来的药,治好了孩子。一家人感恩戴德的提来一只老公鸡感谢他,他没有收,而是语重心长的叮嘱道“接种疫苗这种钱省不得”,家长连连点头。这事传开后,计划免疫工作开展有了明显好转,整个公社十里八乡再也没有出现过小儿麻痹、麻疹等常见感染病例。

  韩德安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尽管他还没有机会穿上白大褂。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他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