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先进典型 > 身边好人 > 正文

助人为乐刘登学:古稀老人省吃俭用 积攒数万元自费建桥方便乡邻

时间:2019-06-28    来源:陕西文明网    责任编辑:张宁宁

  刘登学,男,1940年10月生,中共党员,汉中市宁强县燕子砭镇中坝村村民,陕西省八一铜矿退休职工。

2019年春节宁强县委宣传部领导干部看望慰问刘登学(左一)

  省吃俭用 独抗重担圆修桥梦

  刘登学是一位有着59年党龄的老党员,已年过古稀,却一如往常热心公益事业,自1995年从八一铜矿退休回到家起,他便不停地忙前忙后,开始热心起了村里的公益活动。村里谁家有事需要帮忙了,他总是第一个赶到,挑的都是最脏最累的活,在乡亲们的眼里,他是一个老好人,更是一个实在人,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当代雷锋”。

  刘登学所居住的燕子砭镇中坝村四组有一条河沟,截断了该组六七十户村民上山劳作,下山外出的路,每逢下大雨,河水暴涨,孩子不能上学,村民不能下地外出,刘老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慢慢就产生了为邻里乡亲修建一条便民桥的想法:“要是河沟上能搭一座桥就好了”。

  “搭一座简易桥,如何?”当刘登学的想法一抛出,立即得到村民的热烈赞同。同意归同意,但修桥的钱从何而来?一说出钱,好多人便不吭声了。

  “修桥补路是积德!”刘登学决定,独自扛起这个“重担”来。但是修桥花费甚巨,还要操心出力,对于一个月仅仅一千多元退休金收入和年迈的老两口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和难题。在困难面前刘老没有退缩,为了建桥他缩衣节食,一件衣服穿十几年舍不得扔,一双手拉的布底鞋破了补,再破又补,硬是从牙缝里抠出了四万元。

  2014年一切准备就绪,刘老开始了他的修桥梦,当时他已经75岁,自己干不动了,便四处请人,托亲靠友帮助买材料,四处求人借设备。

  “记得当时刘老为借一台搅拌机,费了大劲,头一天和人说好了,第二天用的时候又不借了,刘老是辗转了几个队,才又借来机器。”村主任刘明华忆起当年修桥往事,禁不住感慨连连。“那个时候,很少人愿意来义务修桥,刘老就每个人150元一天的给,妻子杨生珍打早起来给工人做饭,凭着老两口的坚持,这座桥很快建好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刘登学花光了自己积累多年的积蓄四万余元,凭一己之力修建好了一座长8米,宽4米,高5米,旁设辅桥的便民桥,解决了该组世代以来交通不便,阻碍生产生活等难题。在镇子里,只要一提起刘登学这个名字。相亲们都会纷纷竖起大拇指说:“刘登学是个好人啊,他自己掏钱为大家修了桥,孩子们上学不用趟河沟,老人们背柴也不担心石步子滑倒了”!

刘登学和他修建的便民桥

  主动修固 把护桥作为己任

  然而,2017年,一场特大山洪,把便民桥桥根沙石都冲走了。看着便民桥出现了安全隐患,村民们有些暗自神伤。谁知,洪水消退后,刘登学的身影又出现在河边,他又开始张罗工人,购买水泥、沙石,修补便民桥。桥根部分稳固了,他不放心,还特意在跟脚外砌了矮石墙,减少河水对桥根的冲击。

  转眼,这座便民桥已经5年了,年近耄耋的刘登学,和这座桥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有空,他就会去桥附近看一看,路基有没有损坏、路边沟有没有堵塞。老人拿起扫帚,护理便民桥的身影,成了村民眼里一道感人的风景。

  牢记党性 发挥余热为人民

  现如今,刘登学身体已大不如前,患上了脑梗塞,经常头晕眼花,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不遗余力为乡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资助贫困家庭孩子上大学,村道上拾拾垃圾,补补路,他也怡然自得。

  “只要活着一天,就要为子孙后代多干点事!”这是刘登学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刘老虽然已79岁高龄,但时刻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在有生之年,依旧力所能及地发挥着自己的余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2017年12月,刘登学被评为“汉中市2017年度第四期最美系列人物”,2018年9月,他荣获“汉中市第五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