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先进典型 > 身边好人 > 正文

助人为乐陈宪瑜:湍急河流勇救9人 致富还乡回报桑梓

时间:2019-10-23    来源:陕西文明网    责任编辑:苏琳

  陈宪瑜,男,1973年11月生,群众,宁强县胡家坝镇楼子沟村村民。

  不畏急流勇救人 拾金不昧暖人心

  现年46岁的陈宪瑜出生于玉带河畔,熟悉水性,乐于助人的他被乡亲们亲切的称作“光头鸭子”。这一方面是指他敢拼敢闯,另一方面是指他水性好,乐于助人。从上初中到如今,陈宪瑜在不同的河道救起了9个落水者,这其中有老人,有妇女,有儿童,他的事迹在邻里间广为传颂,特别是在他曾经工作多年的新疆库尔勒地区,当地人都把他称作“英雄”。

  2015年5月21日,陈宪瑜像往常一样在自己出资筹建的景点“立石子”上面做着规划设计,突然间听到外面传来群众的惊呼声“有人落水了!”“快救人啊!”……陈宪瑜来不及多想,一个箭步跨出远门,当他来到河边时,远远看到一个姑娘被湍急的水流推往下游的深潭处。那个深潭有六、七米深,中间还有不少漩涡,陈宪瑜深深知道掉进去后果不堪设想,在急冲30多米后,陈宪瑜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拼命向姑娘游去,硬生生的将姑娘从深潭边救起。当他筋疲力尽地回到岸边时,姑娘的男友才回过神来,不停地致谢。妻子看到他拿着淌水的手机,全身湿漉漉的回家,不停的嗔怪着:“都一大把年纪了,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你救人咋也不想想自己家里人……”骂归骂,妻子孟青还是打心眼里敬佩着这个老实的农村汉子。

  2001年至2007年,陈宪瑜在新疆库尔勒发展期间,他先后6次从孔雀河中救出7个落水孩子,而在他家乡上初中时,还救起了一位落水的七旬老人。陈宪瑜救了很多人,但被救者上门表示感谢时,陈宪瑜却一一推脱,他说,救人没有什么,别人看到也会这么做的。

  2007年,陈宪瑜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先后献血6次,每年都与红十字协会联系骨髓配对需求信息。2003年,陈宪瑜还在工作地方不远的公路上拾到400多万现金,那是库尔勒当地供销运输公司全体职工的工资及购买汽车的钱款,陈宪瑜一直在路边守候,直到交给失主。当时该公司为了感谢他,一定要让他收下5万元感谢金,但是被陈宪瑜婉言谢绝了,那件事也被当地媒体多次报道。

  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致富还乡回报桑梓

  1992年初,陈宪瑜年满19岁,正是干事创业的年龄,他怀揣着梦想去了天津,起初在轮船上卸货,火车上装货,工地上当小工,再去给一家公司当推销员,当市场部经理,然后自己当起了老板。虽说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受了很多累,但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宁强县成为全国41个重灾县之一,陈宪瑜心里时时惦记着家乡和家乡的乡里乡亲们,电话询问了灾情后,就急着想尽己之力为他们做些帮助。当年,他回到老家,见有些村民还在较远的地方挑水吃,他就出资买水管、水泵,山坡上架通了自来水,家家户户在家门口打开水龙头就用上了清澈的山泉水。2013年,他又回到家乡,出资5万余元,给家乡人民修建了一条1公里的山路,解决了村里老百姓祖祖辈辈出行的困难。

  2014年,他回到胡家坝镇左家湾村投资数百万元,开始实施旅游开发,以此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增收。他说他要办公益性旅游景区,不收门票。在旅游景区建设中,他让本村的7户20余名贫困户在工地务工,每人每年可挣2万余元,加快他们脱贫步伐。

  左家湾村有河流阻隔,河两岸的村民一遇涨水就无法通行,常常为此叫苦。2016年,陈宪瑜自己出资100余万元,为村民架起了一座长90米,宽4米的大桥,周边几个村的村民们告别了过河难,更缩短了他们上街的时间和距离。

  陈宪瑜通过创业有了一定的积蓄,可他还跟着80高龄的老母亲住着40年前的土瓦房。有的村民不解的问他,他笑着说“开豪车,住洋楼,这只是一个人的物资财富,而助人为乐则才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我有吃有住就行了,用我微不足道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弱势群体,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有意义生活。”他回到家乡后主动联系上6位孤残老人,每年都要带上大米、面粉和慰问金上门去看望3次以上,解决一些困难和燃眉之急,让他们安度晚年。

  2019年,陈宪瑜被评为“汉中市2019度第一期最美系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