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先进典型 > 身边好人 > 正文

助人为乐唐楷鉴:“田秀才”种出“大德”好文章

时间:2019-11-05    来源:陕西文明网    责任编辑:苏琳

  唐楷鉴,男,1943年11月生,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原公村村民,曾连任县8—12届政协委员、文史专员,现为城固县首届乡贤文化促进会会长。

  少年坎坷唯爱读书

  上世纪60年代唐楷鉴因家庭出身原因,失去上学机会,只能回到赤贫的家中,面朝黄土背朝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在数十年的繁重农事活动间隙,他不顾家人反对,如饥似渴地翻读着家里所有的尘封旧书。还把《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硬背下来,一本《纲鉴易知录》,他一读就是十年。后来就拜刚大学毕业的同乡王祥玉为师,把“文学史、文学概论”一类的教材全部借来读,越读越痴迷。

  唐楷鉴把多读书积累知识叫作“利己”。他认为人必须要有文化,只有多读书才能“利己”,再用自己的学识修养去教化人感染人,这叫“利人”。文明人必须先“利己”再“利人”,再为社会服务,以自己的好言行影响身边的,这也就是修德行。1975年唐楷鉴在县文化馆文学班学习时,首倡办了城固县第一份铝印文学小报《橘乡新苗》(前6期)。从此,靠着勤奋和努力,唐楷鉴很快在当地乡村崭露头角,成为小有名气的“文化人”。首倡并主编了我县第一本学术刊物《博望文史》(2014年),先后撰写了《城固碑石坊遗录》、《城固三十年艺文志备录》等文章,编辑出版了《城固楹联汇编》一书,并汇集作品出版了《弘文阁诗文集》等著作。

  随着成绩的取得,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有来求书法的、有求写序的、有探索诗词写作的,尽管他疲于接待,但仍是笑脸相迎。每年逢年过节免费书写,赠送乡邻张贴的对联都在200副以上。他常说:当今中国青年能挤时间爱好传统文化艺术,已经难能可贵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是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传统的根脉,我们一定要有文化自信。

  公益文化以“公”为重

  唐楷鉴在城固文化圈里,始终以“公益”为重。已至古稀之年的他,再鼓余勇,克服精力不济的困扰,作了一些别人不肯做的文化公益事业。2015年,在本县张骞文化研究会的主持下,他领衔对上世纪我县召开的两届张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书50万字)进行纠误校勘。2016年,又参编大型文献《城固艺文志》,负责了第一部古代卷的遴选和断句标点,为弥补城固三百年文化断代史作出了显著贡献。凡是县上公益文化活动,唐先生都积极参加,在桔园景区楹联撰书,以及刘家营广场、新世纪广场、县体育场、汉江岸宝鼎公园等处都有唐楷鉴题写的墨迹被勒于石上,永久弘扬。

  2018年清明节公祭张骞,为了给这一届公祭活动增加新的内容,唐老不遗余力,提前半年给“吟咏张骞的诗词”作注释和说明。他克服任务重、时间紧,自身年龄偏大等诸多困难,全身心投入到校勘工作之中。终于在公祭日前完成任务,使参祭人员都捧上了一本《题咏张骞诗词选注》的宝贵资料。

  古稀之年余热生辉

  2017年夏天,县上安排各地编写村志,唐楷鉴所在的原公村被列入首批示范村。面对当前农村本土文化人缺乏的情况下,

  村支部首先想到的是请唐老先生出面担纲。当时他正卧病调养,村支书很为难地向他说明情况,他略加思索后说:不必商量了,我不编谁编!经过近两个月时间对所需资料的搜集整理,终于提交了一部近10万余字的《原公村村志》样本。

  虽然年过7旬,但精神矍铄,他经常利用道德讲堂为广大村民宣讲孝道文化、处世之要和教授书法艺术,深受群众喜爱。原公镇原公村年轻的党支部书记陈治心怀敬意地说:“唐老师知识渊博、为人实在,做事公道,在村里遇见不文明行为,他能教化群众维持村上的稳定和谐,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有担当、作引领,以他高尚的人品带动村风民风的好转,是本村值得尊敬的也很难得的老先生。”

  2018年4月27日,陕西省首家县级“乡贤文化促进会”在我县成立,唐楷鉴会上“全票通过”当选为城固县乡贤文化促进会会长。他在表态发言中表示,推动乡贤文化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要在传播乡贤文化、重德守信、引领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振兴、助推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城固乡贤”应有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