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先进典型 > 身边好人 > 正文

自强励志巴文成:与命运抗争 做脱贫路上的能手

时间:2021-09-01    来源:陕西文明网    责任编辑:李 婷

  巴文成,男,1962年6月出生,陕西白河人,家住安康市白河县冷水镇三院村二组,是一位勤劳淳朴的农民。

  年轻时的巴文成聪明能干,是村里勤劳致富带头人,他也梦想用勤劳的双手、辛勤的劳动过上幸福的日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7年前在花炮厂务工过程中一场意外让巴文成永远失去双手。因经济紧张、医疗条件差,在镇卫生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花光了所有积蓄后还是没能保住双手,因严重感染只有在卫生院做了截肢手术,从那以后他便永远失去了双手,连生活自理都成了严重问题。

  为了生活,巴文成始终没有放弃治疗,他四处打听,幻想找回失去的双手,经历上当受骗后,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负债累累,用妻子毛明兰的话说“那时候穷的很,吃了早上没有晌午,连玉米糊吃得都没有”。但在艰难困苦面前,妻子并没有离弃,而是独自挑起了农活和家务,巴文成看在眼里十分心痛,便用嘴叼、臂揽、肩扛,尽可能的帮妻子分担。为缓解家里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也想尽办法,巴文成说:“干不成手上的活,我能背、挑、拖,是不是?要生活就要自食其力,不方便要想不方便的办法。”乐观的他怀着这样的梦想毅然外出打拼,可没有人相信他能干活,想找个工地上的力气活干都很难。1994年刚过完春节,巴文成独自前往山东打工,由于自身条件所限,他能干的活不多,只能干一些肩挑背驮的重体力活,思念家乡和亲人的酸楚经常让他暗自落泪。但不幸的是,黑心老板赖着不给工钱还恶语相加,白干三年空手回家。“既然在外面挣不到钱,那就回家。”外出务工受挫,老巴嘴上不说,心里却憋着一股劲。城里的活儿找不下,那就回家在土里面“刨金”。他给媳妇打下手,能不用双手的农活他一个人全包在身上。巴文成说:“到秋季了,我烤甘蔗酒,好一点四五十度,一年烤两三百斤,十四五块钱一斤,它不也是钱?”性子要强的他依然相信“天无绝人之路”,靠自己的努力依然能创造幸福的生活,于是收拾起行囊便回到了老家,回家后,巴文成开始在黄土地上“做文章”,种庄稼、种甘蔗、搞养殖。

  强忍着悲伤和疼痛,慢慢地掌握了喝水、吃饭等生活技能,也学会了锄草、种菜等农事活动。“农村的活又多,光指望媳妇一个人做也弄不成,为了减轻媳妇负担,他发明了很多无臂人使用的特殊农具。”在夫妻二人共同努力下,家里基本的自给自足都能解决了,生活总算是维持住了。

  除了经营农作物,他还大力发展养殖业,有400多只鸡、25只养羊、3头牛、2头猪……每当巴文成细数着“家底”的时候,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为进一步扩大规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他成功的申请了2万元扶贫贴息贷款用来加盖圈舍,村上每年按政策给他发的产业奖补让他激动的热泪盈眶。

  面对厄运,巴文成没有向命运低头,生活中,他也没有被贫苦和不幸击垮,他用自强不息的拼搏奋斗与命运抗争。如今的巴文成,村上个个都亲切的称他为老巴,不仅是因为产业搞得热火朝天出了名,更是因为他那份自强励志的精神感染了周围人,村上其他群众在他的那份自力更生、身残志坚搞产业的顽强拼搏精神感召下,也纷纷的参与到三院村如火如荼的产业建设中来,在外出能人带动下,三院村建成了千亩核桃园和千亩油用牡丹示范园。

  巴文成自强不息誓让不可能变现实,2017年被评为白河县脱贫攻坚“自强标兵”,他自强励志的事迹在村里乃至白河县、安康市广为传颂,先后被搜狐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他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