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先进典型 > 身边好人 > 正文

西迁支边人毛裕贵:为定边“点亮”万家灯火

时间:2021-09-14    来源:榆林文明网    责任编辑:李 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刚从北京清华大学毕业的上海青年毛裕贵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怀揣着建设祖国大西北的人生梦想,从上海来到定边,在定边机电厂当了一名电力工人。1993年,毛裕贵从定边县电力局退休。如今,已91岁高龄的毛裕贵,不但把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定边的电力事业,还在定边落户生根。当人们问起他当初后不后悔来到定边时,毛裕贵说:“我不后悔,生活在哪里都是过。定边从一个没通上电的小县城到现在的满城灯火,让我看到自己的人生是‘光明’的。”

 

图片毛裕贵将“最美定边人”奖章戴在老伴胸前。 

  不怕吃苦受累 

  只为“点亮”万家灯火 

  1956年,毛裕贵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来到西安,1966年又辗转来到定边。从黄埔江畔到黄土高坡,从满是霓虹灯的大上海到一个还没有通上电的西北小县城,尽管他做足心理准备,但往后的工作和生活都让他吃尽了苦头。

  “我当时是国家电力部北京技术改进局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来到定边机电厂后当了一名电工。那时定边没有电,老百姓点的是煤油灯,全县就机电厂有一台45马力的柴油发电机,仅晚上6点到10点送4个小时的电。”毛裕贵说。定边人民生活需要用电,经济发展也离不开电,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发展电力事业,并靠着这台柴油发电机一干就是10年。

  1975年,定边到宁夏马家滩要架设一条110千伏的高压线路,当时毛裕贵负责砖井变电站工程施工,而县上还让他负责土建工程技术。但他学的是电机工程,对土木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一无所知。尽管困难重重,但为了定边的电力事业发展,毛裕贵只得从头学起,白天在工地上检查督导,晚上在工棚里借着煤油灯查阅资料,实在弄不懂就请教陕西送变电公司的工程师。不知查阅了多少资料、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1977年砖井变电站终于建成。但从马家滩送来的电只能到砖井变电站,为了把电送到定边县城,他们又从砖井到定边架设了一条10千伏的线路。

  “我在砖井下达了向定边县城送电的操作命令后回到县城,看到县城满街通亮,老百姓激动地从家里跑出来,在街上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来电了,来电了,那一刻让人热泪盈眶!”毛裕贵说。

  舍小家为大家 

  早把定边当作第二故乡 

  毛裕贵和爱人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来到定边后,对他们最大的考验就是适应定边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他们一边要做好工作,一边要照顾好家庭和孩子。在砖井变电站建设期间,他每天吃住在工地上,爱人在县印刷厂上班,生产任务很重。那时,家里最大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最小的才5岁。为了不影响工作,夫妻俩就让稍大的孩子暂时休学在家照看小的,上班时一把锁把几个孩子锁在家里。

  “对于定边电力事业,老伴的贡献其实比我大得多,是她承担了家庭的全部重担,从来没有拖过我的后腿,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我可能坚持不下来。”毛裕贵深情地望了一眼坐在旁边的老伴说。

  1980年至1984年,毛裕贵连续4年获得榆林地区电力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还曾两次获得榆林地区颁发的“外地知识分子建设榆林积极分子”荣誉称号;1988年,他被能源部西北电管局评为高级工程师,成为榆林电力系统的首位高级工程师。

  今年8月6日,定边县召开最美定边人——“来定支边人员”暨杰出人才表彰大会,毛裕贵获得“最美定边人·杰出人才奖”,他的事迹感动了定边人民。

  “定边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我也不负定边人民,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定边,早已把她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毛裕贵说。(作者:李志东 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