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拖莲(左)和星缘心智学校的孩子一起进行手工制作。
张瑜 摄
从一个“公益小白”到业务精英、行家里手,胡拖莲从事公益事业已有50多年,现虽已逾古稀之年,但她依然热心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帮助弱势群体,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誉和认可,她先后获得“慈善志愿者工作先进个人”和“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胡拖莲始终把助人为乐、爱心奉献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积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5月16日,做完手术仅有一个多月的胡拖莲,跟着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友们又一次来到榆阳区星缘心智学校,给孩子们送来新鲜水果和小礼物。胡拖莲还与孩子们一起进行手工制作,开展互动小游戏。孩子们在胡拖莲的感染下,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留守、残疾儿童相比其他孩子更缺乏安全感和陪伴,成长道路上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指导,为此我经常来看望他们,就是想让孩子们得到更多的关爱,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胡拖莲说。
榆阳区星缘心智学校校长张改芹说:“胡拖莲经常来我们学校看望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很多好吃的和学习用品,并鼓励他们积极、乐观、向上,好好生活和学习。我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健康,让阳光洒进更多孩子的心田。”
当天,胡拖莲还看望了环卫工人和退伍老红军。在榆林市复原军人疗养院,老兵们看到她远远地走来,一个个笑逐颜开。胡拖莲热情地给老兵们递上水果,并和他们亲切交流。看到老兵们的房屋凌乱,她马上开始整理床铺,打扫卫生。她的一举一动让老兵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我也是扛过枪的人,能感受到老兵为社会、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奋不顾身,浴血奋战,保卫祖国的精神深深地鼓舞和激励着我,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尊敬。20多年来,我坚持每年都来看望他们,基本上每个节日都来,陪他们聊聊天,给他们打扫房间、洗衣服。老兵们有困难,我们必须扛起责任,尽力帮助他们。”胡拖莲说。
退而不休,奉献余热。胡拖莲退休后,在榆阳区古塔镇松树峁村、荟景新园小区分别创建了“学雷峰志愿者服务队”,持之以恒传递爱心。多年来,她坚持带领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敬老爱老,奉献爱心。她牵线搭桥,分别帮助12对大龄青年和中年人喜结良缘,帮助17户家庭破镜重圆,协调处理了13个困难家庭孩子的上学问题,调解社区邻里矛盾200余起。她成为人们口中名副其实的“胡妈妈”“胡奶奶”“胡大姐”。她累计向灾区、疫区、学校、环卫工人等捐资捐物总价值达55万元,先后受到中省市区等部门60多次表彰和奖励。
“我常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善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善事。支撑我坚持一辈子做好事的就是爱好和信念。慈善公益事业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当我在做慈善公益事业时,感觉特别幸福,也感觉自己活得有价值。我有时也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但当有人需要我帮助时,我就又精神焕发,忧愁瞬间消失到九霄云外去了。”胡拖莲说。
拥有54年党龄的胡拖莲,始终怀揣着“牢记使命跟党走、不忘初心为人民”的情怀。在平凡的生活当中,她坚持做好事、做善事,传播真善美,释放正能量,在慈善公益事业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我今年70岁了,虽然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太好,但我会在慈善公益事业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因为它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命不息,为人民服务不止。这是作为‘中国好人’获得者的我,给时代、给自己许下的诺言。”胡拖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