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国学 > 国学经典 > 正文

尹昌龄家训:勤谨和缓

来源:商洛日报  责任编辑:张宁宁  时间:2020-05-07

商洛中学创始人尹昌龄先生铜像

尹公昌龄为儿子尹志纯题写的扇面

  尹昌龄,字仲锡,1869年生于四川省华阳县,进士出身。1901年秋,已任过白河、长安、渭南、咸宁、邠州知县的尹昌龄来到商州任知州。他创办了商州中学堂,亲自撰写“创办商州中学堂碑记”,学堂兴隆名扬陕西。

  1932年,尹公在赠儿子尹志纯的一把折扇中写道:“勤谨和缓四字,古人持以为立身之道,未敢须臾忽,后生小子其(岂)可忘之哉!汝言动,常常急遽。于缓之一字,无宜加意,从容详审,正所以养成德器也。此时若不知儆,日后恐滋,尤悔耳。”“勤谨和缓”成了尹公家训,他的子孙也时刻牢记着家训。

  在我国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把“勤、谨、和、缓”四字箴言作为为官、为人、为学之道。诚然,有好习惯、好作风才能出好业绩、好成果。

  勤就是要不偷懒,一以贯之。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如果少了这个“勤”字,再好的理念、再新的动作也只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真正的勤,是有目标、有志向,不动摇、不折腾,持之以恒,一以贯之。

  谨就是要有敬畏,从严从实。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一笔一画不潦草,一丝一毫不苟且,如履薄冰存敬畏,如临深渊常自省。

  和就是要分层次,和而不同。“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是一种态度、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缓就要重规律,久久为功。“缓”不是慢,更不是怠,而是尊重事实、遵循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清醒坚韧、顺势而为的战略定力。

  从治学角度看,大学者胡适曾评解李若谷(宋代学者)“勤谨和缓”的考证方法。他说:“勤就是眼勤手勤。凡能勤的,无论识大识小,都有所成就。谨即不苟合,一点一滴不放过,一丝一毫不潦草,举一例,立一证,下一结论,都不苟且,即谨即慎。和即将作心平气和,即是武断的反面,盛气凌人的反面,进一步看,是虚心体察,平心考虑一切不中吾意的主张,一切反对我不利于我的证据和事实,抛弃成见,服从证据,舍己从人,和之至也。缓即从容研究,莫遽下结论,凡证据不充分时,姑且凉凉,姑且悬而不断。”

  尹公从1894年至1940年在陕西、四川多地为官,清正廉明,以“视民如伤”为行事座右铭,以教育启民,创办学校;以实业办教育,开办火柴公司;兴办职业教育,设立幼稚园,女婴教养所。

  尹公于1942年10月22日病故。商洛中学在建校110周年之际,塑造了一尊尹公中年的半身铜像,立于校园仲锡广场,以作纪念。(田亚历)

陕西文明网(网页打印)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