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国学 > 国学经典 > 正文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样提出来

来源:“知史明道”订阅号  责任编辑:汪瑢  时间:2020-12-08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党史故事专栏“信仰的力量”,今天为您讲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提出的故事。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著名女作家丁玲所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著作不但在当时的解放区内产生了很大影响,还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广泛发行,和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歌剧文学剧本《白毛女》获得1951年度“斯大林奖金”。

  20世纪40年代延安整风的时候,毛泽东曾同丁玲当面谈过:应该深入工农群众,创作一些能够反映农村斗争的作品。土地改革之后,丁玲主动要求参加土改工作队,到了河北西部桑干河边的暖水屯,亲自参加土改,她和贫户农、老大娘、大嫂滚在一个炕上,通过亲身体会,写出了反映土改斗争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文化,是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发展、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为实现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纲领,党领导对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社会文化事业有步骤地进行改革,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

  对社会文化事业,党确立了“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基本方针,大力倡导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有重点地发展人民的文学和戏剧、电影等各种文化事业。

  1951年,中国国内关于京剧的发展问题出现了争论,有的主张全部继承,有的主张全部取消。1951年的4月3日,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任院长的中国戏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毛泽东亲笔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主张对待京戏艺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继承。这一题词为新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此基础上,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当时,全国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昔日,北京的龙须沟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蚊蝇滋生,散发的恶臭一直飘到前门大街。1950年,北京市政府启动龙须沟改造工程,人民群众踊跃参与,把龙须沟从明沟变成了暗渠,在上面又铺上了柏油马路。臭水四溢的龙须沟被改造成美好家园的典型事例,广为人们称颂。更宝贵的是,人民在清污扫浊的日子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美国回来的老舍,看到老北京的新变化,写下了话剧《龙须沟》。“毛主席,他爱人民,教咱们干干净净大翻身。修好了沟,又给修路,教咱们劳动人民也能挺着腰板儿迈大步……”

  1951年2月,话剧《龙须沟》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图片来源:央视网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为繁荣我国文艺事业指明了方向。通过对旧文艺取其精华、剔除糟粕的改革,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社会生活,投身于现实斗争,创作出一批以革命战争、社会改造为题材,启发人民政治觉悟,鼓励人民劳动热情的优秀文艺作品。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陕西文明网(网页打印)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