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评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历史栏目 > 原创评论 > 正文

正视“社恐” 莫让其成为阻碍社交的借口

来源:陕西文明网  责任编辑:汪瑢  时间:2021-11-26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255所高校的4854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22%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6.90%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比较严重的“社恐”;0.64%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严重的“社恐”,被医学上确诊为社交恐惧症。

  不难看出,调查中有超过八成的学生表示自己有“社恐”,而被诊断为社交恐惧症的一成不到。“社交恐惧症”是一种以社交场合中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为特征的焦虑症。当代年轻人在一定社会文化的加持下,会将自我内向、回避社交或社交抵触认为患有“社恐”,但多数并不能够达到疾病的程度。《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书中写道:对于社交场合有明显的、不合理的恐惧;暴露于社交场合下会感到强烈的焦虑,担心别人有负面评价;回避社交场合,如果无法回避,就变得非常紧张。症状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即可被诊断为社交焦虑障碍。

  “社恐”成为流行,背后必然存在时代和社会成因。随着科技发达,人们与外界的接触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的沟通,依靠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就可以在互联网中建构和维护自己的社交网络。但虚拟世界中的交流,无论是在形式、对象和内容上,都一定程度有别于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这一背景下,致使一些年轻人出现社交问题,他们在互联网中的虚拟世界越陷越深,面对现实的情感接触甚至有了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个人的独立意识逐步提升,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在一个自我的空间保持独立,从而会演变为自定义的“社恐”。

  同时,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有活力,工作中则会更加具有竞争性。“996”“打工人”这些标签挤压着年轻人,工作压力、高速的生活节奏和大城市的生存压力也都伴随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掌握自己的个人生活,一些人主动将自己归为“社恐”而选在在社交生活中后退一步。

  对于越来越多人出现“社恐”倾向,社会也应给予更多关注和反思,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正视自己的心理状态。人们也应该主动关心他人,同时把自己从虚拟世界的交流抽离至真实而丰富的人生之中。(王轩尧 袁梦初)

陕西文明网(网页打印)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