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印记 > 正文

【红色故事会】青春换得江山壮

——走进南郑区何挺颖烈士故居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晏巧琳  时间:2021-02-18

  

  何挺颖烈士故居内的半身像。陕西日报记者 李宛嵘摄

  黑漆大门,青砖青瓦,门前纪念广场上的党徽在蓝天映衬下格外夺目。这里是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城南社区革命烈士何挺颖的故居。古朴的四合小院里,木桌、衣柜、竹椅,一切依旧。

  “沪上学子,投笔从戎登井冈,端为国人争民主;天汉才俊,洒血捐躯眠岭南,旨在中华建共和。”侄子何辛敬献给何挺颖的这副挽联,是这位天汉英烈、井冈元戎短暂而又辉煌一生的写照。

   少年豪情多壮志

  “这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重新恢复开放时,馆方提出要一张伯父的照片,我们从仅有的一张全家福中翻拍的。”1月19日,在何挺颖烈士故居,凝望着墙上的一张小小的头像照片,何挺颖烈士的堂侄何宁感慨万千。

  1905年5月11日,何挺颖出生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现南郑区)何家湾村。父亲何根山是清末拔贡,除儒学造诣颇深外,还精通西洋地理,曾参加辛亥革命,思想进步,追求民主,提倡“科学救国,工业发展”。

  堂屋墙上,21个字的何氏家训赫然入目:“不读四书五经,不敬鬼神,不设祖宗牌位,不买田置地。”在这样充满新思想、新文化的家庭中长大,何挺颖从小就志存高远。

  在汉中联立中学上学期间,何挺颖经常收到表兄王均石、李少芹寄来的《新青年》《中国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并与同学秘密传阅。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下,他还组织学生会带头写白话文,发起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成为汉中著名的革命青年之一。

  1924年秋,何挺颖如愿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学籍卡、成绩单、发表在《中国青年》上的进步文章……在何挺颖烈士故居外出求学展区,陈列着他在上海读大学期间的宝贵资料,诉说着这位青年才俊忧国忧民的情怀。

  1925年5月,何挺颖参加五卅运动,目睹当局与帝国主义沆瀣一气破坏民众反帝爱国运动。何挺颖意识到,此时,中国最需要的是革命战士,而不是什么数理博士。

  

  1月19日,何挺颖烈士的堂侄何宁讲述往事。陕西日报记者 李宛嵘摄

  愿做革命一新兵

  何挺颖写给同学的信中这样写道:“南京路上圣血殷,百年侵略仇恨深,去休学者博士梦,愿做革命一新兵。”这是他投笔从戎的初心。

  1925年,何挺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在瞿秋白、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等共产党人指引下,开始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社会实践,年底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7月,正在上海学习的何挺颖受党组织派遣参加北伐战争,开始了辉煌的军旅生涯。

  他成为国民革命军武汉警卫团指导员,坚决与破坏国共合作的反动势力斗争;他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民主管理”,成为“三湾改编”的直接参与者,也因而进入部队高级领导层;他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其间参与起草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

  1928年4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两支红色武装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何挺颖任第31团党代表。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何挺颖率部参加了攻打龙源口、围困永新城等战斗。他政治坚定,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成为井冈山时期著名的军事指挥员和党的优秀干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8月,在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何挺颖与团长朱云卿指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凭险抵抗,击溃了湘赣国民党军4个团的轮番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存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为此欣然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

  

  何挺颖故居外景。陕西日报记者 高振博摄

   洒血捐躯眠岭南

  1928年10月,毛泽东接应红军大队回到井冈山,收复大部分失地,恢复红色政权。何挺颖又投入到整顿党的组织、部队政治教育和军训演练之中,他还自编教材,亲自讲课。当年10月4日,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在茅坪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何挺颖当选特委委员,11月4日当选红四军军委委员。为加强红军主力领导,毛泽东、朱德决定将何挺颖调任28团党代表兼团党委书记。

  1929年1月,湘赣敌军6个旅18个团向井冈山发动第三次“围剿”。1月14日,何挺颖随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3600余人向赣南进军。1月24日拂晓,赣敌李文彬旅3个团逼近,抢先占领制高点——天柱山和惜母岭。何挺颖、林彪带领28团在城东北的金连山阻击,在腹背受敌、防线将被突破的情况下,何挺颖身先士卒,带领战士打退敌人两轮进攻,不幸身负重伤。

  1月24日傍晚,毛泽东、朱德决定撤离。何挺颖随部队到达广东省南雄市乌迳宿营,突遇敌情连夜转移,途中遭敌袭击,不幸牺牲,年仅24岁。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在接见当地党政军领导时,深情回忆了与何挺颖一起工作的情景。朱德也惋惜地说:“那是一个好同志,好同志,太可惜了!”

  何挺颖烈士故居墙上,也记录着宋任穷、萧克、张际春等战友们对他的评价。

  “何挺颖在井冈山部队看人很准,威信很高,深受大家信赖。”

  “他那种勇敢、刚毅、生气勃勃的形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南郑区黄官镇,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北侧的山峁上建有何挺颖纪念碑广场,朱红背景墙映衬着一身戎装的何挺颖烈士骑马像,银光闪烁耀眼。“何挺颖烈士永垂不朽”一行金色大字,在黄白菊花的掩映下,熠熠生辉。(陕西日报记者 李宛嵘)

  

  何挺颖烈士故居位于南郑区汉山街道城南社区。故居为土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0平方米,共有房舍14间。院落古朴恢宏,简洁大气,是典型的陕南民居。故居门前建有何挺颖烈士故居文化广场。

  何挺颖烈士故居展陈内容包括何挺颖烈士塑像、家居生活陈列、生平事迹展览3部分,再现了何挺颖烈士光辉灿烂的一生。展室有平面展板34块,分学中求进、献身革命、丰碑永存3部分。

  何挺颖烈士故居2008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汉中市委、市政府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振博整理)

陕西文明网(网页打印)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