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印记 > 正文

【追赶超越正当时】秦巴大地开新局

——汉中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晏巧琳  时间:2021-02-19
  

  汉中一江两岸风光无限。 陕西日报记者 赵晨摄

  

  80多年前,在汉中大地上,上演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在镇巴,中共地下党员武志平穿越巴山深处崎岖隐蔽的红色交通线,将无线电器材、药品、电池等物资交给红四方面军;在宁强,陈锦章一家三代11口人参加红军长征,最后仅幸存一人到达陕北……

  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汉中作为川陕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在这片土地上埋头苦干、接续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汉中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围绕追赶超越、建设“三市”目标,大力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汉中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高质量、快速度的良好态势。

  凝心聚力谋发展

  1月21日,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在一个高炉熔渣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现场,打井机器正开足马力,隆隆声不绝于耳。“该项目以陕钢为依托,是园区打造的钢铁产业循环链上的重要一环。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5亿元,每年可减少高炉渣外排11万吨。按每吨高炉渣消耗1.5吨水计算,每年可节水16万余吨。”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汉中秉承绿色循环发展理念,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汉中积极实施“四向融入、全域开放”战略和“引大入汉、引新入汉、引链入汉”招商战略,引进投资项目1505个,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启迪、中航、绿地等一批500强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汉中。装备制造、现代材料、高品质食药三大工业支柱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8.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40.3:43.3。汉中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大关,是“十二五”末1064.83亿元的1.54倍。

  同时,汉中各县区板块联动、彰显特色、竞相赶超。汉台、南郑、城固等7个县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元,城固、勉县分别跻身2017年度、2019年度陕西省十强县,佛坪、西乡、洋县荣获“争先进位县”。汉台、留坝、洋县、勉县创建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区),全市旅游收入较“十二五”末增长2.26倍。南郑撤县设区,航空智慧新城、兴汉新区、滨江新区加速崛起,天汉文化公园和一江两岸成为“网红”打卡地,中心城区建成区由42平方公里扩展至95.5平方公里。汉中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9个省级名镇、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0条风景线魅力彰显。

  

  宁强县茶园风光美如画。陕西日报记者 赵晨摄

  全力以赴保民生

  在略阳县接官亭镇林口村,村民王晓军成立了一家生态农业公司,发展绿色种植养殖业,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近日,他刚刚建起的养牛场正式投产了。“目前我养牛100多头,带动了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后要发展到300头。”王晓军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汉中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立“四级书记主抓、党委政府同责、四套班子共管、四支队伍攻坚”责任体系,尽锐出战、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减贫49.7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1010个贫困村退出,汉台区整体脱贫、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汉中探索创新的健康扶贫“汉中模式”、留坝扶贫社模式被评为“全球减贫案例”,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模式入选国务院扶贫办案例选编。

  2020年以来,汉中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和对标补短行动,突出抓好“两业”扶贫、消费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全市剩余2.63万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

  汉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汉中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高。汉中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6年上调,城乡低保标准连续12年提高,高考上线人数实现“九连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十三五”以来,汉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5年的23625元和8164元提高到34417元和11937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7%和8.9%。

  坚定不移优生态

  每到入冬时候,位于汉中市城区的天汉湿地公园就是红嘴鸥等候鸟的乐园。红嘴鸥一般夏季在北方繁殖,冬季迁往南方越冬。自从2007年在汉中汉江水域发现红嘴鸥至今,数量已从最初的十几只发展到现在近2000只。隆冬时节,汉中市民扶老携幼前往江边观赏,不少外地游客也专程前来“打卡”。越冬的红嘴鸥已成为汉中生态旅游的一张名片。

  汉中作为汉江源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切实扛牢生态环保政治责任,蓝天、青山、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明显。汉中37个沿汉江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通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6.9%,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全市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3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至63.79%,18个村被评为全国“森林乡村”。汉中坚定不移走“三生融合”发展道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关闭退出一批散乱污企业和落后产能,超额完成单位GDP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速普及。

  与此同时,汉中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人文、区位、产业等优势,兼顾保民生、保生态、保发展的考量,谋划提出打造学研、医养、旅居、兴业“四个在汉中”城市品牌。2020年,汉中先后举办“四个在汉中”主题合作周和汉中发展大会,累计签约项目442个、总投资逾3000亿元。

  “迈入‘十四五’,我们将扛牢省委赋予的使命任务,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生态经济强市、幸福宜居名市,打造学研、医养、旅居、兴业‘四个在汉中’,做亮城市品牌,实施制造业升级、新兴产业提速、幸福产业突破、现代农业增效、产业融合创新‘五大工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交通商贸物流、科教文化、旅游集散、金融服务、农产品和中药材生产交易服务‘六个中心’提升城市首位度,谱写汉中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汉中市委书记方红卫说。(陕西日报记者 高振博)  

  “十三五”以来,汉中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聚焦追赶超越、建设“三市”目标,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汉中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大关,是“十二五”末1064.83亿元的1.54倍;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6.7%、8.1%、9.3%和9%,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减贫49.77万人,1010个贫困村退出,汉台区整体脱贫、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5年的23625元和8164元提高到34417元和11937元。

  汉中扛牢生态环保政治责任,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成效明显。37个沿汉江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通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6.9%,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全市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30天以上。(高振博整理)

陕西文明网(网页打印)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