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印记 > 正文

【先锋与群众】当好群众致富“领路人”

——记华阳镇红石窑村党支部原书记张振义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  时间:2021-02-23

贫困群众在社区工厂务工。陕西日报 通讯员 贾军摄

  “你看这道路两旁,种的都是山茱萸,一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红色,漂亮得很,游客来了都舍不得走。”2月7日,走在村里宽阔平坦的大路上,洋县华阳镇红石窑村党支部原书记张振义满脸自豪。

  张振义今年67岁,从1984年开始担任红石窑村村主任,1989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自从当上村干部,张振义一直在思考如何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多年来,他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搞旅游,样样干得风生水起。

  红石窑村位于秦岭腹地的洋县北部山区,村民们一直以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为生,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2003年,张振义外出学习时,发现宁强县、略阳县部分与红石窑村自然环境相似的村镇在发展育苗产业,经济效益很不错。经过考察,他发现厚朴苗和七叶树苗两种苗木的经济效益最好,且都适宜在红石窑村种植,于是决定带领大家一起干。

  对于他的提议,绝大多数村民持观望态度,他们不放心把种了大半辈子的水稻和玉米刨掉改种树苗。

  没人愿意干,他就自己带头干。2004年,他利用自家和从村里流转来的22亩地,带头尝试种植厚朴苗和七叶树苗,获得了成功。于是他发动村干部、党员,挨家挨户上门宣讲育苗产业的好处。“那几个月,鞋子都跑烂了好几双!”回忆过往,张振义五味杂陈。

  终于,他的诚意和对育苗产业的信心打动了村民。张振义把从杨凌买来的种子免费分发给村民,毫无保留地教他们育苗技术,请来专家免费授课,还多方联系销售渠道,帮村民打开了销路。

排列整齐的李家村移民搬迁安置点。陕西日报 通讯员 何龙摄

  张振义深知,单一的产业给村民带来的收益有限。于是,他与村委会班子成员经过多番考察和研究,决定利用当地丰富的天然资源,发展中药材产业。当时市场上对于山茱萸需求大、收价高,而华阳当地的野生山茱萸颗粒饱满、品质优良,十分适宜大面积栽种。

  那几年,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共种植了500多亩山茱萸。漫山遍野的山茱萸,不但给200多户村民带来了每年户均1万多元的收益,还成为吸引游客的一道亮丽风景。

  前几年,张振义得知附近村镇的大鲵养殖发展得不错,实地考察学习后,他带头投资了40多万元,买回80多条大鲵种鱼,村民们也陆续开始尝试这项全新的产业。联系靠谱的鱼苗购买渠道,请专家免费答疑解惑,帮村民打开销售渠道……每次发展新的产业,张振义都力争当村民产业发展领头人和“勤务兵”。大鲵养殖,带动村里30多户村民户均年增收3万多元。

  2018年,张振义退休了,但是他仍然闲不下来,担任华阳景区首届旅游协会会长,义务为游客讲解华阳镇的红色历史,带头发展农家乐……这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干劲十足,不知疲倦。(陕西日报 记者 李宛嵘 通讯员 苏湘栋 赵书萱

陕西文明网(网页打印)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