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重点工作 > 正文

咸阳 不断书写全国文明城市崭新答卷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李 婷  时间:2020-12-07

文明新风德耀咸阳——咸阳市建设全国文明城市主题晚会。

全国道德模范——呼秀珍。

全国道德模范——梁增基。

市民在观看善行义举榜。

2020咸阳渭河国际风筝节。

全国文明城市,是咸阳最美的底色。

  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咸阳市蝉联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是咸阳市继2017年首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之后,连续第二次获此殊荣。这一成绩的获得殊为不易,是咸阳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结出的又一个硕果,书写了一张又一张崭新的文明答卷!

  在新的起点上高质量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成为每一个咸阳人的美好向往,成为每一个“我”愿意为之奋斗的梦想。

  好人之城 市民和文明城市共成长

  一个好人,一份感动;一群好人,温暖全城。

  赵梦桃小组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勉励,为全市上下注入了强劲精神动力。对于咸阳人来说,守望文明是他们的行动,更是他们的责任。

  咸阳大力培树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涌现出了一大批咸阳本土的先进典型,赵梦桃、呼秀珍、梁增基、蔡兴海、张学文、王帅、刘斌、赵良妙……他们用无私奉献和善行义举传播时代美德,树立新风正气。

  截至目前,咸阳市共涌现出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1100余人次,居全省各地市前列。其中,全国道德模范2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5人次,省、市级道德模范147人;上榜中国好人111人,上榜陕西好人、咸阳好人775人次,涌现出了国家、省、市级各类优秀志愿者近200名。

  咸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气,持续深化“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最美咸阳人”活动,一个个志愿者汇聚社会大爱,道德讲堂延伸到城市街道社区,“一刻钟讲堂”融入基层群众文明创建活动。

  模范的故事广为流传,呼秀珍、梁增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援鄂医护人员和抗疫英雄张建华感动全市。他们做过的事,有人曾做过,有人正在做,越来越多的人还会继续做。

  在土耳其拾金不昧救人的陈军,在新冠肺炎疫情物资紧张的情况下,从国外采购回口罩义务运送回咸阳,展现了人性的光辉;“最美孝心少年”张彩艳今年考上西北政法大学,市慈善协会、爱心企业资助其上大学,这位懂得感恩的少年,多年来一直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呵护和温暖……

  咸阳人争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排头兵,用榜样的力量激发人们心底向善、向上、向美的力量。

  “让贫困群众穿上合身、体面的衣服,让这个世界更加温暖和美好!”提起多年前成立“小桔灯”的初心,小桔灯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志愿者郭恩伟心中明晰而坚定。

  2016年6月,“中国好人”郭恩伟发起成立咸阳市小桔灯公益服务中心。由他设计开发的“暖心衣橱”“暖心玩具”公益项目,在全省首家采用了“开架自选、各取所需”的捐赠模式,极大地体现了对服务对象的尊重,满足了贫困群众的个性化穿衣需求,杜绝了捐赠浪费。2019年3月,“暖心衣橱”项目被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选为“青年志愿者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今年8月,小桔灯公益服务中心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授予“2019年度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

  在一个个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引领下,咸阳市持续普及市民文明公约“十要十不要”,积极开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车让人、人守规、共文明”文明实践活动,倡导“微笑·文明·我们行动”“诚实·守信·从我做起”,“反对舌尖上的浪费”“文明用餐,杜绝浪费”等文明行动,推动了市民文明素质走深走实、不断提升!

  宜居之城 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惠及百姓

  文明,一座城市的不懈追求,实实在在的惠民之举。

  咸阳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这张来之不易的城市名片,使得城市建设、人居环境、生活品质、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也让人们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归属感、自豪感。

  近年来,咸阳把新增财力的80%以上和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每年为百姓办好30件惠民便民实事。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相继出炉,共建共享、为民惠民,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

  在新时代,咸阳持续积淀、提升、厚植城市品位,咸阳湖、市民文化中心、奥体中心、渭河湿地等重点民生项目的建成,使得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充实着咸阳独特的城市文明。行走在咸阳的大街小巷,街道整洁、绿树成荫,你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明亲和力。

  “生活在这儿,不用出远门就可以看到湖,健身公园一步一景,太幸福了。”谈起这些年来咸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住渭阳西路阳光小区的居民赵鑫军不免感慨。

  咸阳湖,惠泽百万市民。为最大限度提升咸阳湖景观效益,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市委、市政府顺应群众呼声,决定实施渭河左岸咸阳城区秦都桥段滩面整治工程,亲水步道将咸阳湖一、二期贯通连接,形成了综合服务水平更高、规模更大的城市景观。

  2019年,咸阳湖景区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如今,咸阳湖景区作为咸阳的门户景区,每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成为咸阳城市形象和文明风貌的“名片”。

  两年前,咸阳纺织集团一分厂的孙宝军住进了明亮的安居小区并结了婚。彩虹小区122号楼的楚桂莲老人同2000多户老旧小区居民一起享受到了旧楼加装电梯的便利。秦都区陈良新村武秀美一家七口和6300多户群众冬天用上了清洁暖和的空气源热泵,彻底告别了煤炉子。

  从整治车辆乱停乱放到大力实施缓堵保畅,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到垃圾分类,从环保世纪行到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这些年,咸阳聚焦群众关心关注、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始终坚持将创建工作与推动城市发展、改善群众生活同频共振,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变化,使创建成果更多惠及百姓民生……

  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多维度、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咸阳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进程中,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2020年,市域网格化治理实现全覆盖,为社会治理创新“夯基垒台”,也为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发挥重要作用。

  文化之城 不断充盈、厚积、提振城市精气神

  近日,一部《大秦赋》隆重推出,咸阳这个名字再次刷爆人们眼球。

  城市魅力因人文精神而增辉,城市气质因文化生活而积淀。咸阳把提升城市品位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支撑,市民文化中心、奥体中心、清渭楼美术博物馆、风雨廊桥、乡村记忆雕塑馆、029艺术区、大剧院、科技馆、非遗馆等一大批公共设施走进人们生活视野。成功举办省十六运、国际风筝节、渭河马拉松等系列文体活动,持续开展的社区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丝绸之路文化艺术节等全民文化活动,以及推出的《一个都不能少》《三原1937》《信守》等文艺精品,都有效激发了咸阳市民文化创造、创新的活力。

  每逢周末或假期,咸阳人往往会选择去市民文化中心看一看。自2017年投入使用后,这里就成了咸阳人学习、娱乐、游览的文化基地。在浓厚本土文化的包裹中,走进青少年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学技术馆、城市规划馆等多个场馆,体验日益丰富的城市文化生活,人们感受的是咸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嬗变。

  “这里建得很漂亮,是我们咸阳人的骄傲!”作为一名咸阳女婿,屈磊早已将这里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是沈阳人,也是咸阳人。”屈磊笑着说,每当有亲戚朋友来咸阳游玩时,他都会带去市民文化中心看看。他认为,市民文化中心是咸阳文化的聚集地,这里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还有先进的科技文化,让他有了踏实、满足的归属感。

  2019年,咸阳市民文化中心、咸阳奥体中心两个建设项目,双双斩获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分别荣获“工程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两项大奖。

  全国文明城市——咸阳,市民感受最多的是日常文化设施的增加和普及。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等专业性文化设施与社区文化中心,已经很好地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圈。在统一广场、中华广场、钟楼广场、两寺渡公园,社区基层文艺爱好者自导自演的舞蹈、相声、小品等节目轮番上演,咸阳湖边健身的人员络绎不绝。

  在咸阳,当你步入一个个居民社区,各种书法、摄影、舞蹈、诵读、戏曲、健身等爱好者自发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群众文化活动与全国文明城市理念有机结合,全市社区、学校、乡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让市民群众在文化浸润中感受文明之风,在参与文化活动中提升文明素养。

  2020年,咸阳组织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党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文艺工作者创作书画、歌曲、摄影、诗歌等作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致敬新时代的最美逆行者。

  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今天,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咸阳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以文明创建的常态化、精细化、全域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起点上高质量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咸阳将不断汇聚起新时代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魏向荣 李桦 王婕/文 李军朝 王晓田 包鑫/图)  

陕西文明网(网页打印)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