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 正文

千阳县:突出四大举措 建设文明家园 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升级版

时间:2021-12-15    来源:中共千阳县委文明委    责任编辑:汪瑢

  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市文明委的总体部署要求,把“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升级版”的重要抓手,以环境整治为基础,民风建设为根本,道德育人为关键,产业富民为核心,坚持内外兼修、点面结合,使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推动文明新风在农村落地生根。先后荣获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县、省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县、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等殊荣,双庙塬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建设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农村红白理事会、“三部曲”破解农村留守困局等做法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陕西日报》等中省主流媒体宣传推广。“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扶贫扶志工作经验多次在省市会议上交流,并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全国100个“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优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一是打造清洁乡村。秉持“乡村风情、城市品质”理念,学习和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经验,按照县级领导联点包抓、县级部门协作配合、镇村干部强力推进的工作格局,聚焦污水、厕所、垃圾、环境卫生、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六大重点,深入开展以“八清一改”为重点的城乡环境清洁专项行动,农村改厕、垃圾清理、村庄绿化、村容村貌等各方面工作呈现出全域整治、重点突破、加力提速、快速推进的良好态势。新华网、《陕西日报》《宝鸡日报》、宝鸡电视台先后9次宣传报道我县环境整治与管理、垃圾分类试点等经验做法。

  二是打造生态乡村。紧扣“绿色崛起”的发展主线,持续推进“绿色千阳、花海盛景”建设,按照“林中空地种花、路沿边坡插花、河流滩涂播花、庭院巷道养花”的工作思路,以“增绿、添彩、美颜”为主要内容,在县域道路沿线、出入境口、农村主干道路、河流滩涂、镇村巷道、园区景区栽花种花2000亩,形成“花海田间、争奇斗艳、多彩缤纷”的花海盛景,实现县域绿化和美化双提升、景观与产业相融合。全县80%以上的村庄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随处见景,60%以上的村庄建成省、市级生态村,张家塬镇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

  三是打造美丽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按照“门前生态美、庭院整洁美、居室干净美、厨卫清洁美、家风优良美”的“五美”要求,通过采取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同步提高等方式,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了城区干净整洁、管理规范,村庄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农户庭院洁净、卫生良好,环保治理有效、生态优美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全县48%的村建成省、市、县级文明村,创建全国文明村镇3个。

  二、正民风,建设文明家园。

  一是聚焦婚丧嫁娶陋习,推进移风易俗。针对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遏制婚丧陋习、推动移风易俗”的实施意见》,在全市率先推行家宴申报管理制度,指导镇村健全完善村级红白理事会组织机构,明确红白事宴请标准、规模以及相关惩戒措施,教育引导群众文明节俭办事、杜绝铺张浪费、倡导文明乡风。建成村红白理事大厅5个,红白理事服务队25个,累计帮助群众操办红白事约600余场次,节约资金达到360余万元,“红事简办、白事不办”在千阳成为新风尚。

  二是聚焦贫困群众思想顽疾,推进扶贫扶志。在全市率先创办扶志扶智学校,以县级2个扶贫扶志示范校为龙头,65个村级“双扶”学校为主阵地,深入推进“扶志八法”(即脱贫故事强志气,志智双扶强底气,村史励志正家风,红黑榜上亮诚信,移风易俗优民风,好人评选树正气、公益救助带和风,普法宣教倡清风),大力开展“讲、评、亮、帮”道德评议活动,让“等、靠、要”农民和懒汉贫困户在道德评议会上曝光亮丑上黑榜,让率先脱贫典型讲述“脱贫致富故事”,通过舆论力量催生贫困群众的致富志向和脱贫决心,强化贫困群众思想引导,树立自力更生、脱贫光荣、勤劳致富的鲜明导向,激发内生动力。全县涌现出160多名自强励志、勤劳致富、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发展生猪养殖,一举甩掉贫困帽子”的崔红发事迹,被作为全省扶贫扶志典型案例予以宣传报道。

  三是聚焦示范带动,推进典型评选。精心策划“千阳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先后开展“最美千阳人”“感动千阳人物”“尚德千阳人”“首届道德模范评选”“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全县涌现出见义勇为好青年罗亮亮、孝老爱亲好儿子彭来定等各类先进典型235人,脱贫典型260多名,其中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4人当选陕西好人,17人荣获省、市级道德模范称号。对各级评选表彰的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实行重大活动登台亮相、重要节庆慰问帮扶、重要节点宣传推介,使典型人物真切感受到道德模范的荣耀,让广大群众主动追捧、自觉践行。

  三、淳乡风,建设幸福家园。

  一是“新风节日会”引领新风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通过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群众最熟悉的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开展“新风节日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活动中通过做一次微宣讲、唱一首红歌、讲一个身边故事、送一次志愿服务、做一次评议等五+X流程开展,其中“五”为固定动作,“X”为自选动作。通过每逢节庆日组织群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这种方式,让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日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特色、更有内涵。一年来开展“新风节日会”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00余场次。“新风节日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2020年入选陕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项目,2021年11月入选《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陕西创新案例》。

  二是“微宣讲”传播新思想。创新宣传形式,招募党校教师、县级部门领导干部、理论骨干、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乡村文化能人、道德模范等56名干部群众组建“千人千语”微宣讲志愿服务队伍,设7个宣讲分队,撰写讲稿60余篇,通过专业化宣讲、文艺式宣讲、田间地头宣讲、喇叭式宣讲、会议式宣讲、节庆活动宣讲等形式,致力打造百姓爱听、想听、愿听的理论宣讲新阵地。其中,张家塬镇整合“村长喊话”“寅菊快板”“老张说事”“老闫说法”“第一书记播报”等乡村好声音系列开展“益说”就明白宣讲项目,通过专场宣讲和逢场便讲的方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大道理”变为“小故事”,把“普通话”变为“家乡话”,用群众喜欢听、愿意听、主动听的语言宣讲党的政策,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水沟镇“燕伋新声”“裕华半月谈”、草碧镇罗家店村的“海峰说事屋”等宣讲活动,因其组织形式灵活、宣讲方式接地气而深受群众欢迎。截止目前,共开展各类微宣讲活动320场次,受众人数2.5万余人次。

  三是“志愿红”传递新力量。聚焦农村留守儿童,策划实施“筑梦起航·关爱留守儿童”项目、“暖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项目;聚焦行动不便、家在偏远山区的小区居民,县高崖佳苑小区发起“爱心驿站”志愿服务项目,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代办服务;针对农村60岁以上空巢、失独、贫困、残疾老人众多现象,各实践所站长期开展节日慰问、亲情关爱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张家塬镇文明实践所在移民搬迁小区成立“小红帽”流动巡逻志愿服务队,每名志愿者包抓5户空巢老人,采取每天敲门、见面,每周清扫户内卫生、为老人聊天式宣讲政策理论等方式关爱空巢老人。县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以认证的“苹果师傅”和土专家为主要力量组建农业科技志愿服务队,以“流动课堂”的形式,深入田间地头、示范园,开展果园、蔬菜等田间流动培训指导。

  四、兴产业,建设富裕家园。

  一是壮大产业促增收。建成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生产基地13万亩,自根砧苗木繁育基地3万亩,带动万名群众通过拿租金、领股金、赚薪金等方式嵌入产业全链条,户均年增收1.5万元,全县6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5万元,张家塬镇宝丰村截止2020年底村集体累计实现收入889.69万元,固定资产达到4650万元。培育三绿产业、实施三品工程、推进三产融合,建成分拣能力20吨/小时的全自动分拣线、4万吨果品贮藏库和3000平方米苗木贮存冷库及嫁接车间,“清谷田园”果蔬汁2条生产线投产运营,海升苹果主题公园和“千湖林海·石鼓娃娃”农场开园迎宾,“苹果大道”建成通车,形成了苗木繁育、果园示范、智能分拣、果汁加工、果旅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为建设文明家园夯实物质基础。

  二是搭载扶贫促增收。首创“项目超市”,开展搭载式扶贫,通过搭载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社、产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形成“户有致富项目、村有特色产业、镇有主导产业、县有支柱产业”的新格局,搭载贫困户5519户,带动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千阳县的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充分肯定,并多次在全国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等相关会议和中省主流媒体上交流和报道。

  三是全域旅游促增收。以“丝路果乡、绣美千阳”为品牌,以“游湿地、看朱鹮、赏田园、鉴非遗、忆乡愁”为主题,推出千湖湿地朱鹮游、刺绣之乡非遗游、望鲁台上尊师游、苹果之乡田园游、黄胄故居写生游、水韵新城时尚游等六条精品旅游线路,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园林秀美村镇,提升“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品味。年接待游客达到300万人次,年实现收入达到12亿元。

  千阳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省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的大力支持下和精心指导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兄弟县区和省市的要求相比,还有不足之处。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本次会议的部署要求,认真借鉴兄弟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在推进移风易俗、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打造等方面再下功夫,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