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 正文

延安市宝塔区:根植时代新思想 引领文明新风尚

时间:2021-12-15    来源:中共延安市宝塔区委文明委    责任编辑:汪瑢

  近年来,宝塔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载体,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学习贯彻党的新思想、丰富延安精神新内涵、服务乡村振兴新实践、培育奋发有为新市民”为总目标,扎实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全区民众之心,让新时代文明新风浸润美丽乡村。

  一、理论宣讲“植”文明

  一是突出宣讲内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安精神等重点内容,通过“圣地文明课堂”、讲习苑、文明微课堂、大喇叭、小广播等载体,常态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入心入脑。二是创新宣传方式。把新思想、习语金句、惠农政策、创新理论编写成方言剧、快板、小品、说书、三句半、打油诗、顺口溜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采取农民自己讲、乡贤名人讲、台上台下互动等多种方式,把理论宣讲送到田间地头、家庭小院、餐桌堂屋、文化广场、村镇集会、村民过事等地点和节点,把宣讲活动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群众积极参与。每个村组建一支由乡贤能人、致富能手、返乡青年组成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针对群众所需所盼,结合各自感人经历、凡人善举、生活变迁,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晒出“我的幸福账单”。

  二、惠民文化“寓”文明

  一是红色文化铸精神。近年来,宝塔区充分挖掘特有的红色资源,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庆典活动,举办“走进枣园”“宝塔山下”“我和我的祖国”等系列“快闪”活动,“宝塔之声”、“宝塔之舞”、“宝塔之美”、春联义写等文化下基层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宝塔之魂。二是传统文化留乡愁。以“我们的节日”为主,以“二十四节气”为辅,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包粽子、捏面花等各种竞赛,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留住了百姓的乡村记忆。同时,组织各村老艺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对本村濒危曲种、传统手艺等进行全面抢救,对流传下来的群众文化进行发展壮大,维护维新传统村庄院落,传承了历史文脉、留住了浓浓乡愁。三是科技文化促发展。宝塔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活动载体,逢九开展“全面志愿服务日”活动,组织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工作者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以培训班、知识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培训、咨询、示范、推广等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人才保障,促进农民增收。

  三、敦风化俗“促”文明

  一是自治组织定标准。按照务实管用、落细落小、操作性强、便于管理的原则和三上三下的程序,修订完善全区320个村的村规民约,定期组织召开文明实践联席会议,邀请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等村民自治的“四会”组织人员,对村内红白事烟酒、随礼、桌数、宴请范围等统一标准,教育引导农民群众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乡风。二是邻里守望促和谐。宝塔区紧紧抓住逢年过节、老人寿宴、婚丧嫁娶等农村群众比较集中的活动场所,围绕邻里守望、孝老爱亲、济困助残等主题,开展慰问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不断增强村民之间相识相知、守望互助的家园情怀,增强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广大农村共建安定祥和、温馨和谐的美好家园营造了良好氛围。三是移风易俗转民风。宝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各所(站)充分利用清明节、端午节、建党节、建军节、重阳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紧紧围绕“中国梦,新时代”主题开展捏面花、包粽子、唱红歌等文体志愿活动,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效遏制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赌博酗酒、好逸恶劳等陋习,民风乡风不断转变,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先进典型“耀”文明

  一是创建文明村镇。制定出台《宝塔区创建文明村镇实施意见》,对全区320个村创建作出规划,截止2023年底实现各类区级以上文明村镇全覆盖。同时,各村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发展规划,提出了具体目标,把中心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比翼双飞。二是选树身边好人。各村全面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致富能手、脱贫之星、最美志愿者、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道德典型选树活动,在进行大张旗鼓的学习宣传的同时,加大对生活、住房、坐公交等物质生活的奖励,涌现出全国好人4名、陕西好人5名、省级道德模范1人、延安模范7人,三秦楷模宝塔消防支队,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三是激活家庭细胞。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清洁庭院”“美丽院落”“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广大家庭打扫清洁庭院卫生、门前屋后种花植绿、庄邻院舍互帮互助、孝敬老人和睦邻里等,涌现省级文明家庭2户,最大化激活广大家庭参与文明实践的主动性,为实践活动注入永不枯竭的源泉。

  五、美丽乡村“绘”文明

  一是注重传承家风。坚持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家风家训进农家、拍摄核心价值观全家福、绘制文化墙等活动,为群众义写家风家训120多幅,刻写门匾100多幅,拍摄核心价值全家福200多幅,45个村绘制了1.7万平方米的文化墙,设置户外大型公益广告18处,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催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推动良好家风弘扬和传承。二是抓好示范引领。每个乡镇每年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美丽乡村工作基础好的村作为区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按照“十个一”标准并结合各村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建设打造。同时要求各乡镇按照所辖村庄30%的比例确定乡镇级示范村作为区级示范村后备力量进行培养。目前,已建成79个村组为区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三是助推乡村振兴。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捆绑推进,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的文化水平优势,通过抓产业、就业、安全住房、生态、教育扶持、健康、兜底保障、基础设施八大措施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四个一户”“一岗双助”“三业兴两业”来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