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秦文化 > 正文

150余件古今龙泉宝剑和青瓷亮相陕历博

时间:2019-05-09    来源:三秦都市报    责任编辑:张宁宁

  说起浙江龙泉,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不外乎龙泉青瓷和龙泉宝剑。4月30日,“剑瓷龙泉——中国龙泉青瓷、宝剑传承与创新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150余件古今龙泉宝剑、青瓷作品,工艺精湛,制作考究,兼具实用与欣赏性,集中展示了当地工艺大师的高超技艺。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的观众了解龙泉宝剑文化和青瓷文化。

  沧海桑田 龙泉宝剑成就不朽传奇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一方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人间净土,素有“处州十县好龙泉”的美誉。龙泉因剑得名、凭瓷生辉。2006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双双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成为全球陶艺类迄今为止唯一的“人类非遗”。

  “此次展览内容包括‘铸剑春秋’‘欧冶遗风’‘千峰翠色’及‘青出于蓝’四部分,精选150余件古今龙泉青瓷、宝剑作品。”据来自浙江的非遗传承人介绍,龙泉铸剑历史悠久,据《越绝书》记载:欧冶子于龙泉“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欧冶子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是中国古代铸剑鼻祖。龙泉宝剑具有“剑刃锋利、刚柔相济、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特色。秦汉时期,龙泉的铸造业专为皇室铸造宝剑。从汉后期开始,适用于砍劈的环柄刀逐渐代替了剑,龙泉剑从此淡出战争喧嚣,承载起剑文化的内涵。魏晋,龙泉铸剑业受到人口骤增与文化重心南移的推动,铸剑业比较发达,颇具一定规模。唐宋及以后,凡制名剑,必称“龙泉”,龙泉已成了宝剑的代名词,超越了冷兵器时代的实际功能,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精神符号。

  如今,龙泉街头巷尾宝剑作坊店铺林立,铁锤之声不绝于耳,产业发展不断壮大。龙泉宝剑现有从业人员近万人,涌现出一批技艺高超、德行高洁的铸剑大师。现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1名,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34名。本次展览共展示了陈阿金的“玄天剑”、沈新培的“乾坤陨铁剑”、季樟树的“九龙剑”等31位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集中展示了当地工艺大师的高超技艺。

  传承发展 千年龙泉青瓷焕发生机

  龙泉青瓷创烧于三国两晋时期,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是我国陶瓷史上“烧制时间最长、窑系范围最广、产品质量最佳、销售范围最广”的历史名窑。此次展览汇集龙泉高古瓷20件,其中南宋时期的簋式炉、哥窑天球瓶、鼎式八卦兽足炉、折沿洗以及元代花菱缠枝露胎瑞果盘等产品颇为珍贵,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而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集中展示91件。徐朝兴的“哥弟混合三环瓶”、陈坛根的“美人醉”、徐定昌的“听泉”、陈显林的“对峙”、徐凌的“海的思绪”、徐象龙的“卧龙”、余正清的“和谐”等作品,造型奇特、工艺精致、寓意深刻、视觉冲击力强,无不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龙泉青瓷以“清澈如秋空”“宁静似深海”的哥、弟窑瓷器享誉海内外。特别是“哥窑”瓷器,与著名的汝、官、定、均并称宋代五大名窑,是宋代瓷器的巅峰之作。自宋代开始,龙泉青瓷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开拓了漫长的世界“海上陶瓷之路”。“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这是中国古陶瓷之父陈万里先生对龙泉青瓷的高度评价。在龙泉这片窑业沃土上,能工巧匠相继涌现,他们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在现代文明中激发灵感,坚守传统又与时俱进。如今的龙泉青瓷产业、队伍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从业人员有近2万,艺术大师不断涌现,艺术成就青出于蓝,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9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33名,人才梯队完备,在兼收并蓄中书写着当代龙泉青瓷史,使龙泉青瓷在新的历史时期大放异彩。

  据悉,此次展览由陕西历史博物馆、龙泉市人民政府主办。展览至8月20日结束。(记者 赵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