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秦文化 > 正文

皇后之玺:公交卡上的大汉风云

时间:2019-11-20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何琦

  

11月13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李博雅展示“皇后之玺”公交卡。 本文照片除资料照片外均为记者 杜玮摄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外游客云集之地。它馆藏170多万件(组)文物,其中18件(组)国宝级文物堪称镇馆之宝,皇后之玺异常珍贵,却因体形娇小并未引起人们关注。2019年4月底,陕西历史博物馆与西安长安通支付有限责任公司推出复刻版造型的“皇后之玺”文创公交卡,让全国网友热情高涨,皇后之玺的历史价值再次引发关注。

  “皇后之玺”公交卡火了!它是以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珍宝——西汉皇后之玺为原型打造,这张卡将陕西特有的厚重历史文化与现代人出行的交通卡相融合,既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又具有交通卡功能,可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200多个加入互联互通的城市公交及轨道交通中使用。一件珍藏在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经过文化创意,融合现代科技,被赋予时尚、便捷的生活体验。“皇后之玺”文创公交卡自推出后,网络浏览量超过两亿次,限量的4.5万枚被抢购一空。这件文物被赋予新的内涵,这件文物所承载的历史被更多的人知晓。

  姓名:皇后之玺

  年龄: 2000岁

  职称:国宝级

  户籍登记时间:1968年

  出生时间:公元前206年

  现住址:陕西历史博物馆

  联系电话:(029)85253806

  

11月13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内销售的文化创意产品,深受游客青睐。

  1 网红文物——皇后之玺 

  贺达炘,陕西历史博物馆博管部副主任,汉、魏时期文物研究专家,对皇后之玺有着深入的研究。

  贺达炘说,吕后与刘邦共定天下,临朝称制16年,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皇后吕雉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而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正是吕后和汉王朝跌宕起伏的历史的实物见证。

  2018年5月1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升级改造后的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展览正式与观众见面,18件(组)国宝级文物在这次升级改造中被设置在最为显眼的位置。

  走进第一展厅,一进门有4个独立柜,其中一个就放置着皇后之玺和其他汉代重要文物,进行专门展示。只有33克的皇后之玺个头娇小,在一众陈列的文物中不太引人注目,为此陕历博在它前面专门放了一个镜子,供游客仔细观赏。“如果单独给它放一个独立柜,就算周围的人再多,还是改变不了它的大小。”贺达炘告诉记者,所以只能通过展示的位置来突出它的重要性。

  资料介绍,皇后之玺使用和田白玉雕成,洁白无瑕、细腻润泽,呈四方形。它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娇小的体形表面却精雕细琢,四侧刻有云纹,玺纽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印面刻有阴文篆书“皇后之玺”4字。汉朝古籍记载的“皇后之玺,金螭虎纽”等信息,与这件玺印非常相符,因此它的主人极有可能是汉高祖的皇后吕雉。

  

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文化创意公交卡(11月13日摄)。

  2 神奇邂逅——千年故事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字娥姁,单父(今山东省单县)人,吕文的长女,汉高祖刘邦的皇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

  根据史料记载,起初,其父吕文为避仇迁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吕文看中刘邦“其貌不凡”,必成大器,十分欣赏刘邦的非凡气度,遂将女儿吕雉嫁给时任沛县泗水亭长的刘邦,当时刘邦33岁,而吕雉年仅18岁,两人年纪相差15岁。

  汉王刘邦大风大浪之后,成就霸业,吕雉一路跟随,受尽磨难,共定天下,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时,吕雉被立为皇后。她不再是那个背后的女人,而是和其夫共赴风雨的独立另一半。霸业已定,理应当后,皇后之玺是其权力和荣耀的身份印证。

  汉代册立皇后,都要授予玺印,它是皇后合法身份的凭证。据东汉卫宏《汉官旧仪》上记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的皇帝刘邦死后,他的糟糠之妻吕后虽然没有登基成为一代女皇,但她的权力却胜似帝王,司马迁在《史记》中特意为她撰写了《吕太后本纪》。“本纪”是专门用来为皇帝立传的。司马迁记述吕后“性格刚毅”,是汉决策集团的重要人物。吕后为巩固自己的权势,设计杀害已被贬为淮阴侯的开国大将军韩信,震慑群臣。在刘邦病逝之后,吕后杀害了和自己争宠的戚夫人之子赵王,并砍断戚夫人手脚,又以哑药将她毒哑,挖其双目,扔于厕中,称为“人彘”。其残忍吓坏了柔弱胆小的太子刘盈,他称自己“不问国事”。吕后的残忍令人惊骇,然而,吕后对于高祖的其他妃子却并未给予刁难,杀害韩信也因其有“谋反”之心,足见其敌我分明的个性。

  公元前188年(孝惠七年),刘盈忧郁病逝,吕雉立太子刘恭为帝,自己临朝称制,行使皇帝职权,朝廷号令一概出自太后,为中国太后专政的第一人。这个时候,很多吕后处理的国事印章,必定盖的是皇后之玺吧。

  有史料记载,吕后听政时期,南越国与王朝不和并滋事,吕后颁布命令:不得卖与南越牛羊等物品。诏令上的印章便是皇后之玺。

  皇后之玺静谧、精美,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2000多年逝去,这枚小小的皇后之玺,就静静地躺在那里,承载着那一段历史,经历着时代变迁、世代更迭。当它再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已经是极其珍贵的国宝文物。

  皇后之玺是1968年一个夏天的傍晚,被咸阳东北30多公里的韩家湾公社13岁学生孔忠良发现的。孔忠良放学回家,似乎注定要与这枚绝世印玺有着一个神奇的邂逅。当他沿着渭惠渠边的路行走时,无意中看见渠南边的土坎上有个东西在夕阳斜照下闪闪发光,挖出来后发现是枚刻了字的印章,上面雕刻的小动物分外可爱。孔忠良将此带回家交给父亲。任大队干部的父亲孔祥发和考古队员们打过交道,也知道村子里挖出过不少文物。于是,孔祥发将此物带到西安交给文物专家鉴定。专家们看到此物当时便肃然了,查阅多方资料认定为“吕后玉玺”。其发现位置距吕后和高祖合葬的长陵1000多米,就是非常有力的证明。此外,玉玺的形制、风格等与汉初文物和书籍记载高度吻合。

  1968年后,这枚玉玺便收藏在陕西省博物馆(现西安碑林博物馆)。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此枚国宝便一直陈列于陕历博基本陈列展厅,静静地供游人观看。

  2012年12月初,陕西省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举行“保护大遗址、弘扬汉文化”总结表彰大会,对孔忠良等1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第一次受到表彰的孔忠良激动地说:“没想到,45年了还有人记得我。”

  

“皇后之玺”公交卡。

  3 无上地位——皇后之玺 

  专家认为这方玉印的发现创造了两项全国之最:一是我国最早发现的皇后印玺;二是玉玺的主人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故历史、艺术价值很高。迄今为止,皇后之玺仍是我们发现的两汉时期等级最高且唯一的一枚帝后玉玺,属于国宝级文物。它反映了汉代礼仪制度及其背后的故事。贺达炘介绍,皇后之玺虽然尺寸较小,放在展柜里面看似普通,但它蕴含的历史信息特别丰富。首先跟中外文化交流有关系。其玉质材料,采用的是特别莹润的和田玉,这种玉是通过一条古老的玉石之路传进来的。它有力地证明了在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之前,中原地区就和西域有着长久的交往。

  贺达炘介绍,玉玺的主人是吕后,她是当时后宫最有权势的女人,这个女人手里握的这块印正是她权力的象征,是在后宫至高无上地位的一种印证。帝后直接使用的遗物发现很少,这方皇后之玺是汉代皇后玉玺的唯一实物资料,也是中国年代最早的皇后印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其历史、艺术价值很高,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也属于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中的一个,可见其珍贵。

  这枚小小的皇后之玺玺体为正方形,纽为高浮雕的匍匐之螭虎。螭虎形象凶猛,体态矫健,四肢有力,双目圆睁,眼球圆而凸出,隆鼻方唇,张口露齿,双耳后耸,尾部藏于云纹之中,背部阴刻出一条较粗的随体摆动的曲线,6颗上齿也以阴线雕琢。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4字,字体结构严谨大方,笔画粗细均匀,深度一致。

  

皇后之玺。 资料照片

  4月底,西安长安通支付有限责任公司与陕历博推出了西汉“皇后之玺”文创公交卡。这枚卡精准复刻了西汉皇后之玺的模样,两侧还印有交通联合、卡号以及长安通的字样。这枚充满历史文化味道的交通互联互通卡,可在全国200余个城市刷卡乘车。此卡一出,爆红网络,一度一卡难求。

  记者从长安通微店搜索发现,非常多的评论都在赞赏这款文创产品。用“皇后之玺”刷卡坐地铁、坐公交车,有一种对历史文化满满的荣誉感,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皇后之玺本身的关注。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部副部长李博雅说,近两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爆红的文物不在少数,比如见证了丝绸之路的西汉时期的“鎏金铜蚕”,因“一带一路”影响力火爆了网络,引发无数网友来观摩。还有因《国家宝藏》的播出而备受关注的杜虎符……

  昔日,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一件件文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所关注,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经过文化创意并融入现代科技的文创产品正在走入百姓生活。李博雅现场演示了“皇后之玺”公交卡手机充值功能,用手机就可以为这款公交卡充值,方便中显示出满满的科技感。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18件(组)国宝级文物,目前大多数已被开发出了相应的文创产品,受到百姓喜爱。有的销售火爆,“皇后之玺”公交卡就是其中之一。

  李博雅说,陕西历史博物馆还为这些文创产品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展柜,实现了线上和线下同步销售。据悉,陕历博也会根据关注度和文物价值本身,对陈列和展示做适当的调整,让更多市民和游客感受到文物之美,历史之幸。(陕西日报 记者 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