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秦文化 > 正文

白河人的酒尾子

时间:2020-03-19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苏琳

  酒尾子是陕西白河县一带群众在酿酒过程中,对最后出的一道酒的习惯叫法。尾者,尾巴也。虽然是酒的“尾巴”,但喝多了也会醉人。有酒尾子相伴的日月,是白河县乃至陕西安康地区群众一种独特的生活文化。

  白河县地处陕南秦巴山区,北、东、南三面毗邻湖北,素有秦头楚尾之称。这里山大沟深,历史上交通不发达,虽说还不至于与世隔绝,但进一趟山,出一趟山,却真是难上加难。囿于地理条件,在一定时期,这里的人一般很少走出大山与外部世界常来常往,除非是专门做这一路生意的人,否则,谁愿意为进一趟城、逛一遭而跋山涉水、历尽风霜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秦岭之北的关中人也有一句俗话,叫“一只羊,一坨草”,说的就是皇天后土对生命的恩赐。秦岭生态以诸多树种的混交林为主。白河山区多桦树、柳树、拐枣树、木瓜树等,出产木耳、桐油、香菇、茶叶、红薯、洋芋、玉米、干楂等,可谓大江南北之物,在这里皆可郁郁葱葱、落英缤纷。

  长期以来,白河人就地取材,酣然过着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生活。

  在退耕还林之前,白河县的农村人大多数有“柴山”。所谓“柴山”,就是国家承包给每户村民的林地。承包人有为政府看护林地的义务,同时又享有林地产出效益的权利。因白河县处在分水岭之边,所以每到初冬开春之际,潮湿阴冷便明显来袭。不像北方人可以用炭火取暖,甚至是集中供暖,又不如南方人艳阳高照、四季如春,白河人的“柴山”便是最经济的取暖材料。由于这一带的“柴山”是杉、栎、桦、椿的次生混交林,人们除预留一部分“可用之材”作为备用木料让其终年生长,或作为护山护林老树任其存在外,在过去,“柴山”上的次生林主要是供农村人烧火做饭和冬春两季烤火用。今年砍了,明年又是满山碧绿。这种次生林中的桦树、柳树生命力超强,这一茬砍一株,下一茬便能长出上十枝来。而且桦树、柳树生长周期短,水杯口粗的可以做“儿杆子”种木耳、种香菇,细的烧火旺且耐烧,所以白河县农村人家里多火炉,当地人习惯把火炉叫火坑,一般都是在堂屋里靠墙的地方,挖个一米见方、深不过尺的土坑,然后四周用石条砌了,将砍回的柴理好,架在坑里面烧。为了不浪费火,火坑正上方的房梁上还伸下来一根能伸缩的带锁扣的铁杆,铁杆上有钩,是专为挂吊罐用的。吊罐兜在火焰之上,可烧水,可煮肉。一家老小则坐了小板凳围住烤火,拉着家常喝着茶,可谓于谈笑间水开肉熟而事半功倍。

  白河人的生活习惯中有两大亮点。那就是自制熏肉和自酿“辣酒”。这里的农村人几乎家家养猪。养猪的目的最早是为了自给,而非外卖。这就好比“顺手牵羊”一样,山上芳草鲜美,小娃子们上学之余,除了放牛就是割猪草。不经意间,一头大肥猪就悄然长成。以百草为主要饲料,再佐以纯天然的红薯和无公害的豆腐渣稳体追膘,喂出的猪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品。这里的猪一般要养一年以上才宰杀,有的甚至要养过两年,其肉质细密耐嚼,筋道醇香。猪被宰杀后,主户家先用盐将鲜肉腌制,然后一吊吊、一条条地挂在堂屋火坑上方的墙壁上,任火坑在下面烟熏火燎。经过这样处理的熏腊肉,挂在墙上几年都不坏。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拿下一吊。

  酒肉酒肉,有肉无酒怎么行呢?白河的山前山后拐枣树很多,农村人又喜种干楂。白河人把拐枣或干楂打碎后“加曲发酵”,继而经过烧制蒸馏,就做出了“辣酒”。以拐枣为原料做出的“辣酒”叫“拐枣酒”;以干楂为原料做出的“辣酒”叫“干楂酒”。干楂其实就是甜高粱秆。“辣酒”是白河人对白酒的叫法。这和关中人把白酒叫“烧酒”有异曲同工之妙。辣者,喝到嘴里辣口,咽到肚里辣心;烧者,到了喉咙烧喉咙,到了肠胃烧肠胃。无论是关中人的“烧酒”,还是白河人的“辣酒”,都让生活充满了热烈的期冀,让人的喜怒哀乐变得九曲回肠又淋漓尽致。

  九曲回肠、淋漓尽致之后,当数酒尾子带给白河人生活的风韵。

  第一次听到酒尾子的称谓,是从妻子嘴里说出的。妻子是白河裴家人。和许多大山深处的白河农村人一样,被住在县城或离城镇较近的街上人嬉称为“后山佬儿”。但这些“后山佬儿”最能体现白河人传统的风俗文化。白河人把自己酿出的第一道酒叫“好酒”。白河人注重物尽其用,不会轻易暴殄天物,所以白河人收了头道“好酒”后,给酒糟再次加水烧制蒸馏,把最后酿出的酒称为“瞎酒”,又形象地叫其“酒尾子”。

  “好酒”度数高、劲儿大,好比大餐、年夜饭,一般是来了重要客人或有重要事情,再或者是重要节日才拿出来喝的。酒尾子度数低,没啥劲儿,如同家常便饭,什么时候想喝,什么时候就兜上一壶往火坑里一煨,再于堂屋墙上取下一吊肉,合着木耳、香菇随便炒了,一家人这个一盅,那个一盅,就喝出了日子的韵味,喝出了家长里短的苦乐年华。

  下雨、下雪天的空闲与无聊;抬脚是山,移步是河,一辈子也走不出大山的孤独与寂寞;心里有个人,心里有个世界,心向美好,心向世界的憧憬与彷徨,在这些时候都能让酒尾子勾出淡淡的哀愁和浓浓的念想。甚至是小娃子们放牛回来了,半夜里睡醒口渴了;大人们修梯田修累了,看着今年庄稼的长势惬意了,这些时候,无需有菜有肉,只需顺手提了水瓢或者酒提,于酒桶内舀出半瓢或一提酒尾子咣咣下肚。热辣辣的清冽,就给光阴投上了一抹七彩斑斓的甘甜与暖色。

  除了这些,酒尾子还有“插科打诨”的妙处。空山无人,行客稀少。小娃子们见了熟人和生人都很稀欠。稀欠之余,便多了搞笑的冲动!门前若有路过的人,你会听见小娃子们于打闹中,带着浓浓的乡音喊出这么一段歌谣:拉(那)一锅(个),屋里坐,抽根烟,不好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你是谁呀?屋里坐会儿呗!抽一支烟哟,你心里好难过啊!乡音里夹着巴楚韵味,又携秦楚流风。有热情热辣,也有幽默戏谑。无论路过的人是熟人还是生人,无论你走累了还是心累了,在这个时候,你都会很开心!绝不会和打趣的小娃子们一般见识。你该停下脚步,接受主人家的谦让,把行路的辛苦先放一放,把生活中纷乱的思绪暂时打个结,歇歇脚,让主人家为你煨一壶酒尾子解乏。喝了酒尾子,人生的不易,真就浑然不觉。

  酒尾子是密密匝匝的心事,酒尾子是密密麻麻的日子。

  前些年,随着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白河县的农村人陆续迁出大山深处。如今,白河县的“后山佬儿”们也逐步住进了生活设施齐全的新农村社区。白河农村人最原始的生活风貌也从根本上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柴山”没了,但青山却更加葱茏;火坑没了,但酒尾子的热辣,却说透山高水长。

  白河人的酒尾子,是浓浓的乡愁,念念的遗韵……(刁枭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