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秦文化 > 正文

唱给和平铸剑者的英雄赞歌

时间:2020-06-16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苏琳

  “老军工人”阿莹先生的“还愿之作”《红箭 红箭》近日被呈现在话剧舞台,观后令人震撼和感动,这也是陕西第一部军工题材的剧目。

  陕西是军工大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保卫共和国,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一大批建设者聚集在秦岭深处,为共和国铸剑、为人类和平铸剑。几十年来,这批隐姓埋名的英雄们,以巨大的牺牲和无私的奉献,为共和国铸造了一柄柄利剑,为维护人类和平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

  这是一个特殊的集体,也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在特定的环境里几乎与世隔绝,他们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顽强拼搏,他们作出了巨大贡献又必须隐藏功名,他们的工作无比重要又时刻伴随着危险乃至牺牲。这样的背景下,这群人必得是有坚定政治信念、崇高人生理想、默默无私奉献又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必然要有坚定的意志、隐忍的精神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可能在艰苦和危险的环境下,承受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坚定不移、不屈不挠地向一个个新的目标奋进,完成一个个艰巨而又刻不容缓的任务,从而为共和国利剑锻造淬火。对于这样的一个英雄群体,必须给予高度的褒赞,必须为他们树起一座座丰碑。

  但由于行业极其特殊,所以描写叙述又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表现他们?如何较为深刻又生动真实地为他们画像?在艺术层面也是一个较难完成的任务。但阿莹先生的创作找准了切入点,从深度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入手,以武器试验的失败和事故为背景,把这一群体在困难面前的抉择和付出生动而真切地呈现了出来。

  全剧的开端就是一次武器试验的较大事故,总设计师的妻子,为新型武器的试验献出了宝贵的年轻生命。正是在这巨大悲伤的衬托下,年轻的总设计师擦干眼泪,重新走上了研制探索之路。妻子的牺牲带给他的打击无疑是无比巨大的,但正如战争年代那样“掩埋好战友的遗体,战士又奋然前行”,带着巨大悲伤的军工人,在肩负的国家使命的驱使下,毅然决然地重新踏上征程。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这是有着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肩头的使命和责任无比坚韧的坚守。也正是这一带有悲壮色彩的开端,让全剧从一开幕就有了一份无比的庄严和赤诚。

  而在其后剧情的深入中,把全剧再一次推向高潮的还是一次武器试验的事故。在面对死亡的关头,总设计师第一个挺身而出,厂长要自己的儿子第一个上,一群军工人展现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更有高超的技术素养,终于在千钧一发的情境下,排除了险情,不仅避免了损失,而且拿回了宝贵的数据。更为重要的是,也实现了剧中军工人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的自我救赎和完善,从而把一群群军工人锻造得更加坚强和无畏,也为军工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这样的剧情推进看似有悖常理,但正是这样的不为人知的幕后事故让观众更为深刻地了解了这样一群人的精神境界,才能在戏剧矛盾的激烈展现中体现出这样一个特殊行业的真实生活。而从一个失败里站起来,又直面又一个命悬一线的可能的失败,才把主人公锻造得更加坚强,也使人物更加有血有肉,更能触动和震撼观众的心灵。不能不说这是编剧的高明之处,更说明了编剧熟悉这样的人,熟悉他们的生活,方能提炼出如此精彩的情节故事。

  作为串起全剧的武器试验无疑是剧目的主干线,但如果仅仅一味地叙写这些纯粹的技术性或过程性的内容,作为一个文艺作品肯定会单调。作者设置的另一条主线,也就是人物的情感线,完美地与主干线结合,从而使这一群军工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爱有恨,人物形象更加丰美饱满。

  作为一个特定环境下的群体,曾经有的说法是“献了青春献子孙”,因为环境的闭塞,这一群体曾经有几代人共同生活和工作在同一领域的特殊经历。这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他们的情感生活更加独特,但正是这样的环境和事业特性,使得他们的爱更加纯粹和执着。在该剧里,主人公周大军就曾经被两位女性所爱恋,当然这也是情感世界里不鲜见的情况。但剧作通过情节的设计,使得主人公的情感世界既感性又理性,更为高尚的是美好的情感没有显现出自私和狭隘,反而是接续式的爱恋,更好地展现了这一群体的崇高。这一情节的处理既是矛盾冲突,也是互相的鼓舞与促进,应该说,是对全局的丰美,也是对塑造人物的完善。

  通过武器试验和情感纠葛两条线,全剧逐渐深入和深刻,既歌颂了人物的无畏牺牲,又讴歌了人性的真善美,使得全剧更加充实丰盈。

  而全剧的高潮也是两点:一是从一次次失败中走向成功的试验,二是人物在情感世界里和时代发展变化背景下的灵魂升华。这里面最可提及的是男女主人公在坚守与离开,在和平与战争之间的互相拷问与探究,从而也为观众、为大众展开了一个话题,那就是武器研制到底是为了维护和平,还是为战争升级而推波助澜?

  是因为有了杀伤力更大的武器才使得战争更加残酷,还是因为有了先进武器才使得和平有了充分的保障?剧作里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大段对白,较为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命题,从而也使观众更加明白:在和平的年代里应该铸剑为犁,但在世界风云动荡的岁月里,为了共和国的安宁,为了人民的福祉,我们一定要把防御之剑铸造得更加锋利!也许这一点,更是《红箭 红箭》一剧主题的根本归属与升华。

  从题材来说,话剧《红箭 红箭》是我国戏剧舞台上难得的一台工业题材剧目,尤其是军工题材更是少见;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红箭 红箭》更是一次全新的突破,在工业题材剧目中,常见的矛盾设置多是改革与保守、技术的引进与革新等层面,而《红箭 红箭》的矛盾设置和人物塑造更为深入和深刻,剧本深入挖掘到了这个群体的核心人物——总设计师及直接参与者,并且全面触及他们的事业家庭、理想信念和情感爱情,使全剧真切感人,人物也鲜活立体。厂长关于辫子雷的闪回场景以及刘娟与周大军的灵魂对话设置等,都拓展了戏剧艺术表现的时空,使全剧有了宏大的气势和神圣的品质。

  还要充分肯定的是《红箭 红箭》的演出团体——西安话剧院,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传统的演出团体,在忠于话剧本真的前提下,大胆尝试声光电新媒体的舞台舞美艺术,从而为全剧的诠释和展示做了积极成功的尝试。加之主创团队的敬业精诚,使得话剧艺术舞台上又多了一部精品力作。

  由衷为话剧《红箭 红箭》点赞。(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