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秦文化 > 正文

以丰厚的关中地域文化滋养家国情怀

时间:2021-05-18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汪瑢

  以历史变迁、故事传说、风土人情、乡约家风等来生动呈现地域文化传统的脉络与价值,对于传承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张志昌教授40余万字的专著《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的审视》,以陈忠实和《白鹿原》为例,对关中地域的文化传统、家国情怀进行了细致刻画与深入解读,行文娓娓道来,入情入理,立意高远,是讲好陕西文化故事的一部力作。

  这部书写关中传统文化的厚重之书是如何展开的?作者独辟蹊径,以浸润其中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怀抱敬畏经典的谦恭心态,围绕对关中文化的审视,与读者进行了对话,在梳理自身精神道路的同时,写出了关中文化传统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描绘了晚清以来社会思潮变迁和世事变幻的经济社会图景,将《白鹿原》其人其事、其情其义置于这一历史变局的宏阔画卷之中,可谓拈大命题、出大意义,体现出积极的历史观和家国担当。代代相因的传统、有关白鹿的点点滴滴逐渐积淀成为先民对自然的敬仰和期盼,既苍凉又绚烂,既悲情又悠扬。这留下无数动人传说的白鹿原背依秦岭,与秦岭山水相依相伴,使山成为伟丈夫,使水成为自尊自信的柔女子。

  巍巍秦岭脚下的白鹿原对于陈忠实而言,是故事的大舞台,是心灵中的故乡。《白鹿原》中的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等人,是在近代中国图谋变革的大背景下出场的。在历史剧变中,无数生命个体或高尚或丑陋。历史以一种非线性的复杂方式在纷繁的社会思潮裹挟下滚滚向前,文化的传统基因在经历一次次冲击和磨砺后新旧杂糅,不断生出新的家国情怀。历史有多深厚,作品就有多深厚。经典来自传统,经典来自民族,经典必须根植于它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是《白鹿原》之所以获得成功的缘由,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观念。

  作者着墨于对日常化、生活化的文化传统表象与魅力的揭示,将关学传统、乡约与治理、民俗与秦腔等文化因素悉数列出。《白鹿原》记叙了历史上的吕氏四贤的功绩,而吕氏四贤传承了关学宗师张载的思想。小说中白鹿原上的乡民们在难得的安谧环境中依据朱先生的乡约安身立命。盖房子、买地、娶媳妇、种庄稼、赶庙会、看大戏、唱秦腔……在看似平实的叙述中,作者分析了白嘉轩入世致用的心理结构,铺陈着关中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一个人撑着一道原,一道原具象为一个人。白鹿原上口口相传的民谣和秦腔故事中的三姑娘、黄桂英被融入文学故事中,也促成了《白鹿原》这一经典之作。乡里民间的自我规约、民间信仰、家长里短等看似细碎的传统,以形塑个体人格、培养集体意识、传递民俗传统等形式反映着乡间百姓的精神生活。

  《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的审视》一书以文化自觉揭示时代潮流与历史人物命运的休戚相关及悲欢离合。时代潮流本质上是文化之流,文化变迁乃是历史潮流的深层脉动。作者以时代的文化自觉来把握历史变迁及历史人物之命运。比如对民国年间的军阀乱象和民国人物于右任、关中大儒牛兆濂、进步剧作家范紫东的所思所为的分析陈述,就体现了作者的这种文化批判与文化自觉。军阀混战下的旧中国兵荒马乱、天灾人祸不断,个体生命夭折暴亡屡见不鲜,生命苦难、人性扭曲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清末民初的关学传人们苦苦追问却很难科学回应这风起云涌的民族危亡和家国情仇,但国家、民族、社会的重任与期望却始终挥之不去。对科学理论的呼唤,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犹如初升的朝阳,成为引领社会前行之力,势如破竹,革命下的新世界呼之欲出,犹如“出色的手术”拯救人民,拯救家国。这些文化自觉正是小说《白鹿原》史诗般品质的依赖要素,深邃厚实、凝重苍茫、强悍悲壮、生机勃发。

  《白鹿原》的人物命运还揭示出中国问题的根在农民,而农民的觉悟、培养乃至理论武装是传统文化转型的关键。白嘉轩、鹿子霖是中国文学长廊中的新人,他们的性格、心理、智慧、阅历是清末以来中国社会两种农民的基本类型,他们的命运与那段历史的许多重大事件相联系,是那个时代农民的缩影。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两种类型,用既定的一些思想框架很难判断他们一生的是是非非。白嘉轩、鹿子霖是农民,故事也主要在白鹿村演绎,但白嘉轩、鹿子霖已超越了农民。朱先生是儒家的理想文化人格和关学文化落寞的典型。他没有高头讲章, 却身体力行地奉行和实践儒家文化的信条。他的奇行、奇言、奇事, 印证了儒家文化的活力, 又印证了衰微之际儒学的无可奈何和包容襟怀。白孝文从族长的接班人转变为狂奔的野马,从涅槃的公鸡转变为圆滑的投机客,印证了自身生命的顽强和卑微。黑娃是长工鹿三的长子,虽然过上了军官的舒坦生活,却没有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和满足,始终没有受到先进的社会意识和科学革命理论的系统指导,没有形成足以和传统宗法思想相抗衡的价值观。白灵是未来理想社会的奠基者,一个真正的抛却个人名利不断进步的革命者,她的悲剧是历史的真实,但历史的复杂性掩盖不了她对最初心目中共产主义的向往。农民的出路在哪里?陈忠实先生这部经典之作,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一中国的根本问题,揭示了农民命运之网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张力。

  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白鹿原》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这是陈忠实先生深入生活、凝结心血的灵魂之作。《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的审视》一书在深耕作家和原著的基础上,使客观述说与理论阐释相互融合,情感抒写与观点表达相得益彰,从创作背景、创作心路、作品内蕴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等方面,阐释了关中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追求、做人之道、道德精神、君子人格,以及面临的时代之困与时代之变,揭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新时代家国情怀、匡正社会风气和教化民众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李仙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