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秦文化 > 正文

文化遗产:粽香醇 龙舟竞

时间:2022-06-06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靳国英

  安康汉江龙舟节。袁景智摄

 

  节日与美食密不可分,这是中国人的讲究和仪式感。粽叶飘香,糯米香甜,一抹淡淡的粽香,总是能唤起人们记忆深处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

  两千余年前的五月初五,汨罗江畔多了一位诗人的身影,他身后是满目疮痍的楚国,他眼前是滚滚的江水。诗人纵身一跃,激起层层涟漪,从此端午节就和屈原这个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听闻屈原投江的百姓,纷纷划船前去打捞。为了不让鱼虾蚕食他的身体,人们向江中扔下糯米制成的食物。渐渐地,便有了端午要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

  端午节的起源有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纪念屈原说是端午节起源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但据史学家研究,早在屈原之前,端午节和划龙舟等习俗就已经存在。千百年来,屈原的精神和诗作,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并将端午节的起源和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在陕西安康,龙舟竞渡的习俗由来已久。安康市位于陕西省最南端,汉江横贯境内,为龙舟竞渡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自然基础。地处秦巴山区的安康,因紧靠湖北,受楚文化的影响,民间自古就喜欢赛龙舟。

  5月28日,安康龙舟文化园里礼炮轰鸣,数百名健儿痛快饮下“摔碗酒”后,依次登上被称为“黄瓜底子”的安康特有的龙舟。随着总指挥的一声哨响,龙舟就像离弦的箭,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呐喊声激起层层浪花。

  每年端午节前夕,一群群安康汉子就会在汉江上练习,只为在端午节当天取得一个好成绩。

  安康龙舟竞渡不仅是安康民间风俗的典型代表,也是陕西独树一帜的文化遗存,长期演绎在汉水流域,已经形成了祭龙舟、下水仪式、竞赛、划对头等一套程序化的比赛方法。

  安康的龙舟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安康境内的汉江水流湍急,相较于其他地区窄而长的龙舟,安康的龙舟宽而短,且为跷头、跷尾、圆底儿,俗称“黄瓜底子”。同时,安康的龙舟竞渡采用“跪划”的方式,以划对头、夺标旗、抢鸭子为主,不仅比赛难度大,也更具观赏性和娱乐性。

  端午期间,北方夏季天气燥热,人容易生病,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故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习俗主要以避恶为主。

  5月29日中午,在西安西大街路边的树荫下,一位满头白发的奶奶正在向路人推销自制的香囊,“给孩子买个香囊吧,戴上后虫子就不咬了。我的香囊和五色绳都是手工做的,香囊里面加了许多中草药,能驱赶蚊虫,提神醒脑。”

  她的自行车头上绑着一个木头架子,上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香囊。记者刚一靠近,草药味儿便扑面而来,这是属于端午的味道。

  佩戴香囊是人们庆祝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和佩戴香囊意义类似的习俗还有戴五色绳、挂艾草、贴五毒图等,都是为了避恶。

  端午,各地习俗有所不同,但都充盈着端午节的文化内涵。2009年9月,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

  剥开粽叶,咬一口香糯的粽子,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年的端午节。(杨露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