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地方传真 > 安康 > 正文

刘莉娟:用面塑再现抗疫故事

时间:2020-07-08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张宁宁

刘莉娟的作品。 记者 马黎摄

  若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80后刘莉娟会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走进大自然吸收泥土的芳香,用黏土捏塑出各种花草,捏塑出她心中最美的春天。

  一场疫情改变了这一切。待在家里的刘莉娟,通过新闻媒体了解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的情况,不时被一线防疫人员的事迹感动着。她在想,自己能为疫情防控工作做点什么呢?最终,一幅栩栩如生、再现医护人员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感人场面的面塑作品,立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2001年从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后,刘莉娟一直在安康市果园小学当美术老师。虽然学的是美术专业,但正式接触面塑后,她觉得光凭美术功底还不够。“面塑在美学的基础上还需要掌握揉、擀、压、捏等技法,如制作人物还要掌握面部塑形。”刘莉娟说,“而且面塑需要的材料很多,既会用到铁丝、棉签、木板等做支撑,也会用到面团、黏土等进行塑形。”

  初学面塑,因为缺少经验,刘莉娟下刀不准,人物肖像把握不到位,做出来的面塑作品一点也不生动。为了捏出惟妙惟肖的面部表情,她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练习人物面部造型。“掌握技巧没有什么窍门,主要是多练习,熟能生巧嘛!”刘莉娟拿出两个纸盒,打开盖子,里面各种造型的人物面部面塑装得满满当当。

刘莉娟展示自己创作的表现医护人员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场景的面塑作品。记者 马黎摄

  时间久了,刘莉娟的面塑作品做得越来越好。她开始想着让自己的学生也接触面塑技艺。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有玩泥巴的情节,柔软的泥巴团捏在手里,可以塑造出自己想要的模样,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刘莉娟说,果园小学每个星期二开设面塑社团兴趣课,40名孩子兴致勃勃地揉、擀、压、捏,期待能和老师一起,把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塑造出来。“孩子刚开始学习时,不要急于让他们模仿操作,要先了解他们喜爱什么,然后做出他们喜欢的造型,让他们先对这门技艺感兴趣。”她说。

  传统面塑技艺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把面塑造型塑造得更逼真、色彩搭配更自然,富有立体感和美感,2017年暑假,刘莉娟专程到西安拜师学习新派面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想要刻画不同的人物,把他们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传统面塑仅用一根签子有时是无法完成的。”新派面塑可以依据作品制作骨架,表现题材更多样。刘莉娟接触了新派面塑后,开始尝试一些以前无法表现的作品。

  疫情防控期间,刘莉娟看到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逆行奔赴疫情重灾区的感人事迹后,也想着为大家做点什,但作为一名待在家中的小学美术老师,她感觉自己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忙。

  直到有一次在新闻里看见一张照片,画面上是一位记者抓拍到中山医院一位驰援武汉的医生用医疗床推一位87岁老人去治疗,走在路上特意停下来,陪老人看了一会儿“一个月没看到过的太阳”。

  “想必那一刻是人们眼中最暖的太阳,也是最美的期望。”看到这张照片,刘莉娟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能否用面塑技艺把这幅感人的画面呈现出来?区别于平面照片,新派面塑可以制作出带立体场景的画面。

  经过仔细观察照片,刘莉娟用硬木板制作高楼,用铁丝制作病床,用黏土塑造人物形象。实体物件一一呈现出来后,为了渲染半边天空的晚霞,刘莉娟又想了一个晚上,才有了完美的解决办法。

  反映疫情防控工作中感人场面的作品完成后,刘莉娟将其拍照留念并发在微信朋友圈,没想到得到了很多人的转发和点赞。“我真的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我为自己能通过面塑作品参与这场伟大的人民战争而感到自豪!”她说。

  走进刘莉娟的家,客厅的桌子上摆满了她制作的面塑作品,有中国神话人物形象的传统造型,还有新派面塑创意的新潮动漫人物。刘莉娟笑着说:“我还会继续坚持学习。希望以后通过面塑这门指尖艺术,塑造出富有安康民俗文化的作品。”(记者 马黎 通讯员 滕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