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地方传真 > 宝鸡 > 正文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陕西】凤县:分类宣教 声声入耳

时间:2020-07-06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张宁宁

  盛夏时节,一声声秦腔回荡在平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空,吸引人们聚拢。原来是凤县平木镇农民教育宣讲小分队志愿者,围绕“贯彻‘六稳’‘六保’要求、讲好平木故事”主题,开展宣讲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不时传来阵阵掌声。

  这是凤县开展“农民教育分类宣教法”试点工作的一个缩影。从2019年11月起,凤县在全县9个镇确定10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农民分类宣教十法”,取得社会认可、群众认同的良好效果。

  给谁讲?讲什么?这是宣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试点之初,凤县县委领导带队,深入村组开展调研,摸清农村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居住地、从业状况、喜好需求等基本情况,把农村群众分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在外务工人员、在校青少年等8类人群,因人而异、分类施策,把农民教育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群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采取分类宣教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教育。

  “我们按居住地分类,对集中居住点农户,每天早中晚3次定时大喇叭播放宣讲内容,对分散居住农户,组建志愿小分队开展‘微宣讲’。”

  凤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赵正卿说,“按特殊群体分类,因人而异定制‘个性化套餐’:对留守老人,采取‘服务式’宣教法;对留守妇女,采取‘关爱式’宣教法;对在外务工人员,采取‘交流式’宣教法……把广大群众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为生动教材,切实增强农民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讲政策、讲变化、讲文明、讲技艺、讲服务,是凤县农民分类宣教的主要内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每10天编印下发一期宣讲资料,安排县融媒体中心制作成音频,督促全县70个乡村大喇叭、73台宣传车连续播放,由理论宣讲大队、各所站进村入户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各所站结合各自实际,再进行具体安排,既完成“规定动作”,又设计“自选动作”,确保理论宣传导向正确、有针对性。

  平木镇东庄村村民李申泰,通过凤县人社局在镇上开展的中蜂养殖培训开始养中蜂,去年收入7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该村贫困户联合成立了“岭南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发展势头强劲。“我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县上组织的技术培训。”李申泰感慨。

  赵正卿说:“我们组成了专家宣讲库,不仅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涉农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有农村的土专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收集到群众的需求后,组织专家在田间地头帮农民解决问题。”

  凤县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等不同领域,选拔聘任了一批政策理论水平高的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各个部门领域的专业人才、致富能人,群众中有见识、有担当、有威望的乡贤能人和老百姓身边的道德模范,让他们各展所长,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员。

  酒铺村76岁退休老支书王永杰成立“唱支山歌给党听”志愿服务队,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改编的山歌在群众中传唱,用群众听得懂的方言讲当地孝子事迹、村庄变化、地方人文历史,让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新发展新变化新气象。当地一名干部说,这种宣传形式最大的好处是有泥土味。村民听得津津有味,很容易引起共鸣共情。

  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从县情和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对话”讲、“趣味”讲、“流动”讲的形式,变灌输为沟通,变说教为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记者 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