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时代新风
  • 十百千万宣讲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地方传真 > 宝鸡 > 正文

风起宝鸡 花开三秦

——陕西全域推进移风易俗文明实践进行时

时间:2024-12-16    来源:陕西画报    责任编辑:王海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乡风文明”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紧迫任务,多次强调要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为此,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对农村地区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和安排。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实现城市现代化,也要实现农村现代化。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牢记总书记嘱托,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陕西省以婚俗改革为先导,弘扬优良中华传统文化,抵制摒弃陈规陋习,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全省各地市积极响应、持续深入,产生广泛影响,取得良好成效。

  风起宝鸡:婚俗改革 让爱情不再沉重 

  曾几何时,在一些地方“天价彩礼”蔚然成风,成为爱情路上的“拦路虎”,更是成为许多农村家庭的“心头债”。宝鸡是周礼文化的发源地,宅兹中国、礼仪之邦由此生发。2021年,宝鸡市金台区被民政部确认为第一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也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婚俗改革实验区。

  2024年4月29日,全省婚俗改革现场推进会在宝鸡市召开,与会代表分享婚俗改革经验做法,聚力推动婚俗改革取得新成效。

  历经探索与培育,宝鸡市金台区将婚俗改革作为推进移风易俗,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探索形成了“3456”婚俗改革模式,倡导和树立文明健康婚俗新风,带动全社会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全省婚俗改革现场推进会期间,来自全省的与会代表,先后前往金台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中山西路街道胜利村、金台区婚俗文化展示馆和婚姻登记户外颁证基地等地考察交流,处处洋溢的新气象让与会代表感触尤深,比如胜利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村民协商制定章程明确“彩礼不超过5万元,宴席不超30桌,每桌菜品烟酒不超过800元,‘份子钱’不超过100元”。“小村规”已成为群众办理婚嫁事宜的“硬杠杠”。

  “金台模式”是宝鸡市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全省推进全域婚俗的过程中,宝鸡探索、金台方案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全省各地竞相展开实践。近年来,西安市蓝田县充分利用农村婚嫁喜事最能聚集“人气”的这一节点,把群众精挑细选的“好日子”、农民聚集的“好时机”,作为文明实践的“好机会”,策划推出“蓝田新婚礼”志愿服务项目,将宣讲理论政策、推进移风易俗、文化下乡演出等内容充分融入农村婚礼现场,有效解决了文明实践活动中群众组织难、受众少、效果差的难题,实现了“一户办婚礼,教育一村人”。

  渭南市高新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充分发挥“五老”“新乡贤”等人员在治理高价彩礼、倡导文明婚俗、推动移风易俗中的宣传劝导和教育监督作用,通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形式进行宣传,潜移默化改变群众的观念。

  安康市在婚姻登记处开展深化婚姻家庭关系调适辅导,探索离婚冷静期危机干预,有效降低离婚率。各婚俗改革实验区普遍建立由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社会名人、金婚夫妇、道德模范等组成的颁证嘉宾库,在重要节日开展集体颁证活动。

  花开三秦:移风易俗 让文明风行四季 

  倡导移风易俗,必然摒弃陈规陋习。如果说婚俗是人生大事,那么年俗则是风俗之首。由中央文明办倡导,陕西各级文明办组织推出的“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示范活动,便是以围绕重大传统节日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展现了全省一盘棋,贯穿全年的文明实践,让文明风行四季,花开三秦结硕果。

  “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期间,在陕北,延安市举行了“灯耀延安”“品味延安”“唱响延安”“悦读延安”“墨润延安”五大主题文化旅游活动。充满趣味的系列文化互动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踊跃参与。榆林过大年非遗大舞台,一首首高亢粗犷、质朴率真、悠扬婉转的陕北民歌响起,吸引了众多游客。榆林非遗文化展演活动持续12天,通过陕北民歌、陕北秧歌、横山老腰鼓等非遗项目表演,展现出非遗的魅力与活力。

  在陕南,汉中市精心策划了“汉家展新姿、汉风涌新潮”等六大主题活动,展现浓厚年味和历史气息。喜气洋洋的年画、气势磅礴的龙舞,让市民游客感受汉文化的独特魅力,沉浸在欢乐和幸福的氛围中。安康火龙、高跷芯子……自农历小年至元宵节,市民游客可以在庙会、集市上体验各种民俗活动,领略安康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传统艺人各显神通,闹“红”了一江两岸。

  伴随着节日的进程,文明实践持续行进,“我们的节日·清明”期间,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省委文明办面向全省未成年人开展“承志·奋斗 2024网上祭英烈”主题活动,号召三秦风华少年们继承先辈遗志,传承革命精神,不负韶华,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广大未成年人登录网上祭奠平台,通过献花、签名寄托哀思、缅怀先烈。

  “我们的节日·端午”期间,全省各地开展了精彩纷呈的活动,包粽子、做香囊、赛龙舟……“文化”“民俗”“国潮”等关键词碰撞出新热潮。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宝鸡市凤县通过集中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四礼行动”,有效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杜绝巧立名目收礼敛财等增加群众负担的行为,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形成节约光荣、铺张可耻的良好风尚,把农村的新风正气树起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地。具体来说,“四礼行动”包括“新婚礼仪”行动、“成人礼仪”行动、“重阳敬老礼仪”行动、“追思说孝礼仪”行动,实践证明,“四礼行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压减了人情负担、培育了多个活动品牌。

  在延安市宝塔区,近年来持续开展的“乡风文明大赛”,先后挖掘了164名深受群众认可的乡贤能人,评选了299名群众身边的典型模范,发挥了“一约四会”群众自治组织作用,为镇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充实了一批优秀人才,在全区形成了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的社会新风尚。

  从婚俗入手,抓年俗、节俗、移风易俗,追求的是文明“风起”,更是文明的“风气”。陕西省通过推进全域婚俗文明的过程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点面结合、点面互彰。截至目前,陕西省在婚俗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移风易俗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还需久久为功,让新风正气不断充盈,集众智、聚合力,真正让移风易俗成为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万千百姓受益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