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地方传真 > 西安 > 正文

老药剂师40本笔记书写“航天情”

时间:2021-12-17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李 婷

冯宪茗老人正在兴致勃勃地看报纸。 陕西日报记者 李旭佳摄

  12月7日一大早,85岁的冯宪茗一吃完早饭,就来到客厅,坐在沙发上看起了《益寿文摘》报。冯奶奶坚持看报已有30年了,她不仅爱看报,还爱摘抄相关医学健康知识,截至去年底,她已摘抄了整整40本笔记。要不是因为背几乎弯成90度,加之腿时常浮肿,她还会继续抄下去。

  “我是一名药剂师,对医学健康知识自然感兴趣,所以退休后,就把摘抄当成了爱好,一下子就抄了30年。”冯奶奶笑着,用一口纯正的京腔说,“我这一辈子啊,很普通,但是我就认准一个理儿——干事就要认认真真地干。”

  “普通”的冯奶奶其实很了不起,这不,一口京腔,就“暴露”了她不平凡的人生轨迹。

  1958年,冯宪茗从北京卫生学校药剂学专业毕业。毕业后,她先后在北京航天211厂门诊部与711医院(该厂职工医院)做药士。1969年底,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她毅然报名,与同在711医院的丈夫林敏带着4岁的女儿、3岁的儿子,从北京举家迁到地处“三线”秦岭腹地的航天067基地,就职于红光医院(现为西安航天总医院)。

  “我们来的那一天是1969年12月20日,差几天就过新年了,我印象特别深。”冯宪茗的女儿林凌回忆说,来的第一天,他们一家就要经受秦岭红光沟里隆冬严寒的“考验”。

  为了取暖,冯宪茗和丈夫专门“取经”,学会了用煤面制煤饼的“技艺”。

  冯宪茗从小到大没见过大山长什么样,于是,刚到红光沟时,这个梳着长长辫子、有着圆圆脸庞的年轻药剂师经常上山。“山头一个连一个,一个比一个高,太壮观了!”凝望着大山,冯宪茗胸中的激情和理想燃烧着。

  冯宪茗有着扎实的药学理论基础,在医院药房制作药品合剂时,什么药用蒸馏水配制、什么药用酒精配,她都门儿清,对于医生处方是否违反配伍禁忌,她一看处方便知。有一次,她提醒一位医生细看处方,医生一时没看出来,她再次提醒,并在处方上用铅笔做出标记,后来那位医生终于发现所开药方违反了配伍禁忌。

  在当时的医院,提起冯宪茗的业务水平,大家都很佩服。

  1973年的一天傍晚,回到家的冯宪茗特别高兴,女儿问她原因,她睁大眼睛,略显神秘而又自豪地说:“组织上批准我入党了!”随后,母女俩开心地笑了。

  大山里的岁月,磨炼着冯宪茗。

  每次,拉运药械的卡车一回来,冯宪茗和药局10余名工作人员不分男女、不论年龄大小都来卸车。药械库房在二楼,每级台阶只有20厘米宽,为了踏实走稳,大家上下楼梯都要“外八字”。卸车第二天,冯宪茗还要将药品归类,并踩着自制的梯子将药品往高摞。久而久之,她患上了腰椎病。

  在20多年的岁月里,冯宪茗和数万名“航天人”一起,在红光沟里挥洒汗水、奉献青春,见证了中国航天液体动力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辉煌历程。

  1992年,冯宪茗光荣退休了。家从凤县搬到西安,环境变好了,按说该好好享受生活了,可她就是闲不下来。退休后,她订阅了《健康文摘》《益寿文摘》等报纸,并结合工作经验,把自认为有用的用药知识、疾病治疗及健康保健常识等内容摘抄下来。

  冯宪茗的女儿林凌说:“她一般早上吃完饭抄2个小时,下午抄2个小时,晚上有时还抄。”看到妈妈的笔记本用量大,林凌时常去文具店给妈妈买本子。

  在药剂岗位工作了大半辈子,严谨认真的态度在冯宪茗的“手抄本”中也得以体现。

  记者看到,冯老笔记本上不仅字迹工整隽秀,而且,每本笔记前都有10多页目录,每一页下面标有页码,每篇摘抄的文章后面还有出处。

  看似普通的事,做30年并不易。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冯老的背弯得愈发厉害。为了“抵抗”腰背的疼痛,在冯老家,我们看到一把特制的“抄写椅”:本是一把普通的电镀折叠椅,可是却被冯老用棉垫和布裹成了沙发椅,尤其是靠背,鼓起的棉垫并不规则,原来是冯老根据背的弯曲程度,在不同部位塞了厚度不一的棉垫。

  去年,这把椅子随着主人的停笔也“退休”了。看着整整两大箱的笔记,冯老说:“我不想哪一天我去世后,这些笔记也随我被一把火烧掉。如何能让这些笔记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想了许久,冯宪茗最后决定将这些“宝贝”交给她的徒弟——西安航天总医院原药械科主任亢孝弟。“这些东西或许对医务工作者有益。”冯老深情地说。

  接过饱蘸老师心血的40本笔记,亢孝弟震撼了。“如此工整全面细致的‘手抄本’,见证着老一辈药学工作者对职业的敬畏,对事业的钟爱,对患者的高度负责精神。”亢孝弟深有感触地说,“在‘三线’,冯老利用所学制作了退热散、胃酸合剂、巴氏合剂。为方便发药,她自己折叠三角包、四角包、五角包区别不同药类。为了避免发错用错药,冯老与科室工作人员商量在服药牌上写病床号与患者姓名。这些方式一直沿用到今天。”

  去年,趁着自己还在岗,亢孝弟把冯老的这些笔记给如今医院药剂科的年轻人传看,希望他们能进一步传承老一代航天人对工作的严谨、热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冯老尽管行走困难,但是,她精神矍铄,谈吐不凡。临走时,她又向记者公开了一个自己的保健秘方:“每天不要长时间看电视,一定要出去运动运动,还要坚持泡脚、按摩穴位,这样,才能身体健康!”(陕西日报记者 李艳 通讯员 秦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