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十百千万宣讲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地方传真 > 咸阳 > 正文

咸阳渭城:实践活动“接地气” 滋养文明“幸福花”

时间:2024-12-05    来源:咸阳日报    责任编辑:王海梅

  今年以来,咸阳市渭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服务人民、真情奉献,坚守价值、引领风尚,因地制宜、创新实践,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以遍布全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坚持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持续开展生动鲜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精彩纷呈的老街文化活动等,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渭城朝雨合唱团在文汇公园开展“奏响时代乐章 唱出幸福生活”文艺活动

  拓宽特色渠道让“小”场景实现“大”成效

  “今天参观了渭城好人馆,我感触很深,这里宣传展示的每一位模范人物,都是新时代的文明‘领跑者’,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和优秀品质,向他们看齐!”市民张婉清在参观完渭城区好人馆后感叹。

  渭城区好人馆展陈面积630平方米,设有“双百”人物、英雄模范、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五个展区,以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等直观生动的形式集中展示了吴运铎、赵梦桃、呼秀珍、蔡兴海、马艳、王晓蓉等渭城大地不同时期涌现出的各级各类先进典型人物的崇高品质、感人故事,生动诠释了渭城的道德精神。

  为了进一步夯实渭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主阵地,渭城区下发《关于组织参观渭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厅、渭城区好人馆的通知》,组织机关干部、社区群众、中小学校开展参观渭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渭城区好人馆活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的氛围,充分发挥好人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新机制、新载体,不断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渭城区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点)80多个。其中,清渭楼美术博物馆获评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中山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获评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渭柳湿地和咸阳市意识形态教育基地被评为咸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坚持示范引领让“小”队伍焕发“大”能量

  10月9日,陕建六建集团联合渭城交警大队,组织青年志愿者在电影院十字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

  当日,值班交警选取日常发生的真实交通事故案例,重点围绕驾乘电动车要规范佩戴安全头盔、乘坐汽车要系好安全带、遵守交通规则等内容进行针对性宣讲,并组织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进行文明交通劝导活动。“您好,请按道行驶,不要逆行!”“您好,骑车请戴好头盔!”“请减速慢行,礼让行人!”……青年志愿者身穿红马甲,手持“交通劝导志愿者”旗帜,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引导非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指挥过往车辆减速行驶、礼让行人,帮助有困难的老人和小孩过马路,及时劝阻横穿马路、跨越护栏、闯红灯、驾驶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头盔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人,引导大家文明行路、文明行车。青年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呼吁广大市民做文明守法出行的实践者、倡导者和传播者。

  今年以来,渭城区严格落实三级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确保在职党员全员参与。充分发挥“1+1>2”的作用,积极组织指导辖区文明单位结合自身特点成立特色志愿者服务队,就近接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管理,统一调度。充分发挥区委党校、辖区高校和“五老”人员、退休文化工作者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优势,成立形式多样的志愿者宣讲队。积极动员辖区非遗文化传承人、文艺爱好者等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和体育运动爱好者以及专业的志愿者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

  中山街街道中山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咸阳市渭城实验第三幼儿园共同开展幼儿参观咸阳博物院活动

  举办特色活动让“小”节目展现“大”作为

  10月4日,渭城区以“国韵诗词唱起来”为主题举办传承经典·诗词少年活动。该活动集乐舞、情景诗词、剑舞表演、舞蹈、才艺串烧、朗诵、古典舞、古筝、相声等精彩节目于一体,展现了本土文化的丰富内涵,丰富广大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

  国庆假期,渭城区以“国庆看渭城 老街涌国风”为主题,推出国潮旗袍炫起来、国风电音嗨起来、国韵诗词唱起来等一系列接地气、冒热气的文化活动,在安国寺推出“汉服非遗体验馆”体验活动,引进咸阳首家“秦人陕话”新秦年脱口秀……咸阳老街彻底激发出群众的文化自信。

  今年以来,渭城区积极开展“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五一”文艺汇演、“艾草传情 端午安康”——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端午、“助力高考 为梦护航”“七一”文艺汇演、“我们的节日 中秋节”——渭城区中秋节文艺演出、“国庆看渭城·老街涌国风”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800余场,服务群众近万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文艺志愿者服务队,聚集辖区文艺爱好者,打造千人“渭城朝雨合唱团”特色品牌,从9月12日起,每天在文汇公园开展“奏响时代乐章 唱出幸福生活”合唱活动;依托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清渭楼美术博物馆,在9月开展了特色公教、非遗体验、东方舞晚会、国风音乐会等清渭楼艺术月系列活动。

  推进移风易俗让“小”切口反映“大”主题

  为引导辖区居民转变观念、破除陈规陋俗,树立低碳、绿色的祭祀新风尚,10月30日至11月2日,文汇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主题为“弘扬文明祭祀 倡导绿色生活”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活动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工作人员向辖区内的居民详细讲解了文明祭扫形式,提倡用鲜花、网上祭祀等低碳方式寄托哀思,缅怀故人,在多个小区用小喇叭循环播放消防安全、文明行为及大气污染防治等内容。同时,利用微信群向居民广泛转发文明祭祀倡议书以及相关视频,推动传统文化与祭祀新风相融合,持续倡导文明祭扫、低碳祭扫、平安祭扫新风尚,引导广大居民争做文明新风的践行者。全体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发动辖区党员、共建单位、志愿者共同参与,加强对主次干道、十字路口、背街小巷等重要点位的巡查力度,对流动摊贩售卖祭祀用品、居民焚烧纸钱冥币等不文明行为及时劝阻,消除空气污染和火灾隐患,让“绿色、文明、安全”的祭扫观念深入人心,共同维护整洁文明的市容环境。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渭城区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与各职能部门联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力度,引导群众摒弃陋习,树立文明乡风,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通过文艺志愿者进社区、主题宣讲会等方式,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普及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陈规陋习,让拒绝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铺张浪费、非法宗教活动、封建迷信等行为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辖区群众的文明意识,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渭城区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阵地作用,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传播新思想、塑造新环境、引领新风尚,汇聚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强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