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地方传真 > 延安 > 正文

宜川胸鼓神韵演绎时代风华

时间:2020-07-07    来源:宜川文明网    责任编辑:张宁宁

  宜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南部。滔滔黄河流经宜川境内,奔涌壶口造就宜川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水形胜,文化涵养。

  宜川胸鼓,俗名花鼓子。据宜川县志记载,胸鼓从宋代就已在黄河沿岸地区流行。与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齐名,被并称为“陕北三鼓”, 宜川历史系雍州之域,地处陕西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接壤,黄河两岸的先民都有打胸鼓的习俗。1996年,宜川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胸鼓之乡。”2008年,宜川胸鼓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宜川胸鼓具有清脆爽朗,明快潇洒,气氛热烈,动律花梢特点,她具有陕北女子的阴柔之美,表现了宜川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朴实忠厚的艺术感情。她既能舞台表演,又最为适合广场及街头演出。宜川胸鼓表演极具观赏性,有着表演式的艺术风格,优美的舞姿,娴熟的双手击鼓,仰头摆鞭,加上手动眼随,目光传神,动作潇洒,活泼欢快,爽朗清脆。胸鼓的表演一般没有人数界定,各类表演中,男女青年头扎英雄巾,佩戴武士缨,胸鼓对打别具特色,表演者通过互相击打传情表意,使宜川胸鼓的表演风格,更具有夸张性。

  宜川胸鼓击鼓动作别具一格,鼓手左手持硬木小棍儿,右手持牛皮软鞭,使节奏的强弱对比明显,鼓点花而不乱,节奏有序,鼓绸上下飞扬。表演绝活多鼓和七星鼓时,一人身背数鼓,站立在扁担上,或用凳子迭起的造型上。鼓手运用精湛的技艺上下翻滚,左右击鼓,既有舞蹈者的优美,又有武术杂技的刚健有力,形体的韵律和奔放的情绪融汇于击鼓的节奏中。

  宜川胸鼓表演,彰显黄土风情,黄土儿女勤劳乐观、欢快质朴性情和趣味,反映黄河儿女热爱生活、欢乐喜悦的心态。整个鼓点节奏清脆明快,变化多端,极为丰富。激烈的鼓声像滔滔黄河激浪,清脆悦耳又窃窃私语。历经千年沧桑,今天的宜川胸鼓无论从表演技巧还是服饰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女子胸鼓中特有的细腻娇柔,表演体现出欢快跳跃和精心刻画的形体神韵,使得胸鼓艺术造型美不胜收。

  胸鼓表演中花样繁多,最早由男女两人对舞,一人敲小锣,一人打小鼓;有的由一男击鼓,4~8个女鼓手执金钱棍,彩绸花扇围绕男鼓边敲边舞,有的鼓手一人身背多鼓,运用跑圆场,套八字,十字交叉,双打、连环打、围腰打,主要动作者前弓后箭,软腰,合腿,踢腿,转身等。在扁担上打叫朝天一柱香,倒挂金钟。

  老艺人张明雄是宜川胸鼓最具有代表性传承人之一,2007年被授予省级传承人。他在七星鼓和多鼓以及胸鼓的十六拍打法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在丑鼓打法中总结出一套经验:摆头一个巧劲儿;垫步一个闪劲儿;转身一个猛劲儿。胸鼓的基本鼓点及要领要求:扬头摆鞭、手动眼随、清脆有力。双脚根据节奏轻盈弹跳,为宜川胸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省级传承人张明雄亲力亲为、不顾年迈,数年间深入一线,对学员进行示范培训,积极起到传帮带作用,扩大了后续和专业人员的力量。

  宜川胸鼓还有市级传承人宋军强,县级传承人赵五平、薛红栓、王小芳等等,这些优秀传承者,多年来一直活跃在舞台和民间,台上台下组织编导无数场次。正是有这些优秀的文化工作者,默默耕耘在宜川这块热土,宜川县文化馆全面发挥宜川胸鼓传习所阵地作用,在宜川胸鼓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把胸鼓发展视为自己终生事业的艺人,他们热爱宜川胸鼓、倾心胸鼓发展,用自己毕生的经历、精力,研究继承胸鼓事业。

  宜川县文化馆历年注重加强非遗进校园,推进宜川胸鼓进校园,带动各个传承人不计报酬、踊跃辅导,将这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一直在幼儿、青少年和各个校园里,开展的有声有色、遍地开花。

  新世纪、新时代,宜川胸鼓表演多次登上央视,登上《我要上春晚》舞台,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记录了宜川胸鼓全程,每年延安市内外的元宵节秧歌展演中,都有宜川胸鼓靓丽的风采,宜川胸鼓在宜川和陕北的大地家喻户晓、荣誉不断,为丰富宜川群众文化活动和非遗传承作出了新的更大的成绩。(文出宜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