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地方传真 > 杨凌 > 正文

杨陵区:丰富实践载体 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特色亮点

时间:2019-08-15    来源:陕西文明网    责任编辑:苏琳

  今年以来,在省委、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杨陵区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满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具体实践,坚持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三级联动抓推进,严格落实试点建设主体责任。

  (一)强化安排部署,明确三级责任目标。为了科学稳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区、镇(街道)、村(社区)责任,我们在赴富平县、延川县、凤县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杨陵实际,研究制定了《杨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建立了区实践中心----镇(街道)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三级组织体系”,实行“一把手”工程,明确三级组织分别由区委书记、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区委书记带头抓试点建设工作,坚持对试点建设工作任务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镇(街道)及村(社区)书记能够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自觉把试点建设工作融入重要议事日程,自觉将试点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全区总体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逐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先后组织召开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动员会、推进会等,研究确定试点建设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困难,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健全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议事规则、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席会议、日常联络制度,定期组织区、镇(街道)、村(社区)主要责任人召开专题会,听取三级责任落实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试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三级目标责任落实到位。

  (三)定期督导,强化责任监督。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三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区委巡视巡察范畴,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体系,定期开展督导检查,为落实试点建设主体责任提供保障。

  二、强化措施抓推进,积极落实三级试点建设任务。

  按照省委、示范区党工委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建设相关部署要求,我们强化措施,着力推进“三化建设”,目前,已经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实践站5个,第二批试点的1所、5站基本完成阵地建设工作,拟于月底挂牌。按照省委工作推进会新要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同步建设、融合发展,近期我们正在协调选址,争取资金,落实工作力量。

  (一)坚持资源整合,实现五大平台协同化。坚持“资源整合、平台融合、统一调配、统筹使用、协同运行”的原则,强化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充分发挥组织、宣传、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资源的“乘数效应”,对全区77个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资进行优化整合,建立了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服务平台”,着力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等“六大文明实践活动”,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目前,五大平台均构建完成,并常态化协同运行。

  (二)坚持规范指导,促进阵地建设标准化。一是阵地建设规范化,坚持“规范、节约、实用”的原则,按照“六有”标准规范阵地建设,即有标识标牌、有工作场地、有平台、有制度、有活动安排、有志愿队伍。二是标识设计统一化,按照“三统一”标准,我们专门设计了文明实践系列标识,文明实践所、站有统一标志牌,五大平台有统一标识,实践活动有统一图案和背景,确保了标识整齐划一,为杨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化奠定基础。目前,1所5站试点阵地建设工作全部到位。

  (三)坚持统筹安排,促进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为了进一步促进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我们坚持“月月有活动”,确定每月最后一个周五作为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活动日,大力开展新思想入民心、新科技下农村、新文化进万家、新风尚进农村特色化文明实践活动,更好地局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新思想入民心,就是以习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社区学堂(乡村振兴学堂)为主阵地,以学习强国、学习日、各类大讲堂为载体,大力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新科技下农村,就是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科教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杨凌农科”培训的品牌优势,以送科技下乡、法律服务进万家等为载体,把文明实践送到田间地头和群众身边,带动更多农民依靠农业科技创业致富。新文化进万家,就是大力实施全民阅读?书香杨凌和文体惠民工程,开展送书下乡、送戏下乡、书画下乡、文艺下乡、电影下乡等活动,组织基层群众开展广场舞、戏曲演唱、体育健身、读书看报、琴棋书画等文明实践活动。新乡风进农村,就是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农民文明素质提升、移风易俗等为载体,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创建评选文明实践活动,培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带动和弘扬社会新风。截止目前,我们先后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3.5学雷锋志愿服务日”集中示范、扫黑除恶主题文明实践、留守儿童集体生日会、“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广场舞、春节农民象棋赛、太极拳展演赛、民间工艺品展览节、“美丽杨凌”摄影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项目展演展示、文化志愿者送文艺下基层活动、“新时代?新阅读?新生活”全民阅读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00余场次。

  三、创新模式抓推进,建立健全试点运行机制。

  (一)运行管理模式化。为了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科学规范运行,坚持流程化运作、信息化管理、专业化支撑原则,研究制定了涵盖18类内容的志愿服务菜单,由中心统筹协调,按照群众点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派单、文明实践所(站)接单、志愿者服务队买单、群众评单模式,科学策划设计具体活动内容,并明确要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8类菜单服务项目每年轮流在各镇(街道)全部开展一遍,文明实践所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活动,文明实践站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活动,确保文明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文明实践供需信息对接机制,从志愿注册到资源整合、从群众点单到志愿服务接单、实现全流程管理,进行客观性考评,促进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入民心。

  (二)群众参与积分制。围绕如何有效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纳入农村(社区)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确定积分标准,并进行积分奖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四、突出重点抓推进,切实加大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力度。

  (一)围绕目标建队伍。做实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取得成效的重中之重。围绕“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这一目标,区委高度重视,我们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副组长,22个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依托“志愿云”系统进行志愿组织、志愿者注册登记,建立志愿者队伍,全区累计注册志愿者2.7万余人、注册率达13.37%;志愿服务组织201个、志愿服务项目400多个,建立志愿服务基地20个,2017年以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受益群众10万多人。

  (二)围绕队伍抓项目。围绕全区各类志愿服务人员及组织队伍,由志愿服务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面向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服务组织、公益组织等,在可持续、经常性,具有一定规模且服务取得实效的7大类49项志愿服务项目中开展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征集评选,经过申报、评选、验收等环节,共评选出“精准扶贫?文艺下乡”、“田园使者?科技支农”、“医疗志愿服务队下基层”等特色项目54个,累计支持资金10.97万元。

  (三)围绕服务抓激励。研究制定了《杨陵区志愿服务回馈激励办法》,明确了星级志愿者、志愿服务回馈激励待遇和志愿者嘉许等激励措施,并将五星级志愿者纳入身边好人礼遇范畴,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同时,加大志愿服务爱先进选树,强化鼓励激励,评选出2017-2018年度省级最美志愿者1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个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1个,杨陵区2018年度最佳志愿服务项目8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5个和最美志愿服务基地5个,营造“好人有好报”的浓厚社会氛围。

  五、打造亮点抓推进,大力开展社区学堂(乡村振兴学堂)建设。

  作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区),我们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实践载体,立足城区及农村居民差异性需求,我们在城区和农村分别建设社区学堂和乡村振兴学堂,大力开展学习教育培训活动,打通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建成社区(乡村振兴)学堂7个,乡村振兴学堂4个。

  (一)建设师资队伍。充分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科教资源优势,大力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吸纳高校教育专家、“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老战士)、村(社区)团干部、乡贤人士、科技能人、行业能人、退休文化工作者及创业返乡人员等,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覆盖面广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建立了128人的师资队伍库,颁发聘用证书,实行规范化、制度化、动态化管理。

  (二)加强课程开发。坚持“需求为本、调研先行”的原则,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精准掌握城乡居民培训需求,加快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主要围绕政策理论、法律法规、文化历史、科普服务、健康卫生、休闲娱乐、就业服务等,设置群众需要的多样化优质课程内容,建立课程资源库,实行课程常态化更新,并开展“菜单式”服务,形成惠民务实、认可度高的特色课程资源库。目前,建立7大类课程菜单,正在进行课程分类细化,建成后学堂将根据群众需求开展经常性培训,原则上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

  (三)建设数字化平台。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化优势,设计开发学堂网上管理平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加强内容建设,提供信息发布、课程调研测评、网上选课、浏览学习、网上作业、网上测试、网上教学讨论等功能,建立“一站式”线上学习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居民学习需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开放,将学堂管理平台打造成为教学中心、信息中心、资源中心、咨询服务中心。

  虽然杨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省委文明办调研检查中得到了充分肯定,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统筹整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虽然对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在内的阵地进行了初步整合,但各个部门资源分散、五大平台各自为战的情况还没有完全解决,影响了使用效率和功能发挥。二是文明实践活动形式还比较单一、载体不够丰富,文明实践活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三是整合运用政府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等网络载体开展网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方面还需进一步挖掘,目前仅限于向群众推送一些学习内容,没有形成网络传播效应。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抓紧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融媒体中心融合建设工作,尽快完成中心阵地建设等工作,确保中心各项工作常态化运行;二是进一步整合盘活全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及活动资源,打通各类资源的调配使用机制,促进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形成倍增效应;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实现新突破、达到新高度;四是充分发挥杨凌特色优势,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实践载体,精心培育特色亮点,努力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供“杨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