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地方传真 > 杨凌 > 正文

揉谷镇,不止于美丽

时间:2020-09-15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晏巧琳

  白露至,初秋始。

  走进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揉谷镇权家寨村,放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整齐漂亮的村道,村道旁一排排瓷砖贴面的房屋错落有致,一面面色彩鲜艳的文化墙内涵丰富,远处田间,村民们三五成群在劳作,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揉谷镇,相传因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此“采揉谷物,以观青黄”而得名。近年来,随着杨陵区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一场既增“颜值”又添“气质”还鼓“口袋”的乡村振兴“美丽实践”也在揉谷镇展开。

  农科城一道美丽风景线

  “新刷的房子干净宽敞,还用上了水冲厕所,生活垃圾及时清运。纳凉遛弯有小花园和凉亭,锻炼身体可以到广场健身区。现在咱农村的日子越过越‘洋气’了。”9月7日,权家寨村村民李新周说。

  权家寨村363户村民家门前都建了花坛并栽植了绿篱和花卉树木,全村铺设排污管道3700米、建设标准化涝池1座、污水处理站1个、公厕1座,全村天然气入户率达90%以上。

  李新周告诉记者,村里环境好了,村民越来越喜欢出门活动,都自觉维护起村里的环境卫生。他说:“‘三园’建设不仅使闲庄空院变成了花园菜园,乡里乡亲的关系也更近了。”

  所谓“三园”建设,即揉谷镇创新农村闲庄空院治理的新模式:通过建设菜园、花园和果园,盘活农村闲庄空院,有效治理农村垃圾倾倒问题,美化村庄环境。“三园”由村民共同建设、管理,各村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管理制度。村民们在一起清理闲庄空院杂草、垃圾,平土地、扎篱笆、撒菜籽,收获时按需采摘,共建共管共享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村里动员每家每户从自家庭院的洁化、绿化、美化做起,形成家家户户维护村容整洁的共识。老党员、老干部自发组织志愿服务队,定期义务打扫村庄巷道环境卫生。同时,建立环境卫生‘红黑榜’,定期开展卫生评比活动。”权家寨村党支部书记潘建辉说。

  村村有美景,处处留乡愁。自2018年起,揉谷镇在辖区1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内开展以农村户厕改造、村庄环境卫生治理、“三园”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揉谷镇“颜值”不断提升,村庄更加宜居。

  特色产业火了村子富了群众

  最近,揉谷镇田西村不时会有外来的大巴车缓缓行驶在村里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也总能看到一批批游客和参观学习人员。

  游客和参观者为啥要来田西村,他们又要学什么?这离不开一个关键词——产业。

  “咱田西村现在可成了网红哩。”田西村党支部书记田小雄说,“自从我们的‘梦里田西’微信号和抖音号上线后,通过小视频等形式展示‘田薯叔’品牌产品和田西村乡村建设情况,很多人主动和我们联系,要来参观学习。”

  揉谷镇临渭河之滨,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发展集体经济成为揉谷镇做好农业这篇大文章的破题之举。

  田小雄说:“红薯是我们村的传统产业,但到了2011年那会儿,种红薯的人已经很少了,大多数村民都靠外出务工挣钱。为了改变落后面貌,我们决定先把传统特色产业做起来。”

  2015年,田小雄领着村里的几个红薯种植大户,流转了80余亩耕地,成立田西甘薯专业合作社,开始探索发展红薯特色产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的红薯产品供不应求,发展初见成效,打响了“田薯叔”品牌。2017年,田西村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改革,流转耕地200余亩,在继续种植红薯的同时,拓展红薯育苗产业。

  如今,田西村的薯类产品借助电商平台远销省内外,红薯育苗产业平均每亩能卖20万株红薯苗。村民每年能从村集体经济中分红,日子越过越富裕。

  不仅是田西村,揉谷镇各村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田西村的红薯产业,新集村的葡萄产业,姜嫄村的苗木花卉产业,太子藏村、石家村借传统文化,巧打文化牌……揉谷镇乡村产业发展各具特色。

  文明新风滋养美丽乡村

  “现在不忙了就可以练练广场舞、看看文艺演出,镇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会定期举行道德讲堂、乡村学堂等特色文明实践活动。一会儿吃过饭,我们还要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看秦腔自乐班排练呢。”说起村里的“文化事儿”,权家寨村村民李秋娟感慨颇多。

  丰富又接地气的文化活动让村民们的生活变得鲜活。现在,和李秋娟一样,闲暇时跳广场舞、看表演、学习曲艺书画等已经成为村民们休闲生活的新风尚。

  “过去村民们没事儿只是闲溜达、聚众打麻将,很容易滋生矛盾,甚至打架斗殴。现在变化可大了,一有空闲,大家都喜欢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参加活动。逢年过节,我们还会策划相应的活动。”揉谷社区文化站负责人魏玲梅说。

  别看揉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面积不大,但功能齐全,各种活动场所应有尽有。据魏玲梅介绍,仅农家书屋就有教育、科学、文学、历史等各类图书4600余册,免费对外开放。

  外修“颜值”,内练“气质”。揉谷镇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然铺开,除了镇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村(社区)都已建立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了“全面布点”。

  同时,揉谷镇各村(社区)的“星级文明户”“好儿媳”“好公婆”“好家庭”“致富能手”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据了解,揉谷镇每年开展文明礼仪等道德知识讲座近70场次,各村(社区)每年分别表彰各行各业先进代表近150人,利用善行义举榜对各类先进典型事迹进行了宣传,形成崇德向善、和谐向上的村风民风。随着“一约四会”在全镇的广泛建立,早年揉谷镇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奢侈浪费等不文明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移风易俗渐渐成为村民们的共识。

  文明乡风正融入杨凌农科城广大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记者 刘曌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