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地方传真 > 榆林 > 正文

石光银——不忘初心治荒沙 牢记使命奔小康

时间:2019-09-19    来源:榆林文明网    责任编辑:汪瑢

 

  我出生在定边县海子梁乡(现并入白泥井镇),从小没念过书,只认识自己的名字。家里姊妹9人,我五六岁就开始放牲口,15岁就参加了集体劳动。植树是我从小的梦想,那会儿种树没有现代化工具,没有现在这么多树种,都是把沙柳、杨树剁成半米来长栽植,我一天可以栽1700多株。当年,一盒中华牙膏、一把牙刷、一个搪瓷缸子就是最好的奖励。 

  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家就搬过9次,那个时候沙子刮起来总是天昏地暗。我7岁那年的一天,和邻居家5岁的赵虎娃一起的放牲口,突然刮起了沙尘暴,把我刮出去三十几里路,三天以后家里人和乡亲才在内蒙古找到了我,而跟我一起的虎娃却再也没有回来。那一次的沙尘暴,我们村就有80多只羊被埋了。从那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沙漠的危害,我对自己说,长大了我什么也不干,就要跟沙子斗争到底。 

  我们村自然条件相当差,后面是碱滩地,前面是沙窝子。吃不饱肚子是常有的事,小时候我吃过树皮、玉米芯子、糠、沙柳籽。18岁的时候,我当上了生产队长,19岁当了大队长,20岁的时候当上了大队书记。从那时开始,我就带领群众治理了1万5千亩荒沙。为啥要治沙,因为我知道想改变村子贫穷的面貌,不把沙子治住,到啥时候也不行。 

  1984年国家下达了文件,允许农民承包治理“五荒地”。那会儿我在海子梁乡农场当场长,那时候的农场场长可是“铁饭碗”,一个月能挣四五十块钱。但看到文件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想干的事情来了:治沙就是我想干、要干的事情,也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信念。辞去农场场长的时候,很多人不接受,我的家人、朋友都说:老石你放着“铁饭碗”不端,多少年都治不了的狼窝沙,你就能治好了?我说我已经下定决心了,现在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我终于有机会干我想干的事情了。当时的我成了大家眼中的笑话,好多人说老石疯了,还有人叫我“石灰锤”。我想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就一定要把沙治住、林造起! 

  最开始造林的时候,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买树苗的资金严重不足。为了买树苗,我把家里的84只羊和1头骡子都卖了,跟我一起干的人也学我的样子卖了家里的牲口。卖了牲口还不够,后来又借了一些,才凑够了买苗子的钱,我们在3000亩沙地上种了旱柳、沙柳、杨树。那一年天公作美,树苗的成活率达到了85%。1985年陕西省林业厅邀请我在全省林业局长会议上介绍治沙经验,虽然我只发言了5分钟,但省上的领导听了我的发言特别高兴,说再过五年要把会议现场搬到定边县去。 

  我回定边以后,县林业局的人带我去看了狼窝沙。当时这块沙地上寸草不生,什么车都到不了跟前,他们问我:“就这块地,老石你还包吗?”我说“包!”。承包了狼窝沙后,我在乡政府门口贴了一张招贤榜,说我成立了一个荒沙治理公司,要治理狼窝沙。想要和我一起治理狼窝沙的,不论身份,不论家是哪里的都行,一概欢迎。头一年造林没经验,苗子成活率只有10%,第二年成活率才20%。我就想治沙不能蛮干,于是去横山、榆林等地请教专家,专家跟我说治沙得乔木、灌木一起种,不把流沙固定住,树就活不了。第三年我们就按专家的话,在迎风坡划格子,让沙丘不动,然后种沙蒿,栽沙柳,固定流沙,再在沙丘间栽树,那一年树苗的成活率达到了80%。从那时候我认识到,治沙也要讲科技,一味蛮干肯定成不了事。树苗成活了,就给了人希望,大家都认识到沙子并不可怕,只要人有决心、有恒心,沙一定能被治住。 

  当时和我一起造林的承包户家里有27个孩子,学校离家最近的7.5公里路、最远的12.5公里路。为了解决这27个孩子的上学问题,我在狼窝沙办起了小学,现在从这27个孩子里已经走出了7个大学生。1989年我开始第二次承包治沙,这次承包治沙的地方就是十里沙。我还把白于山区50户特困农民搬出来,搬到我自己承包的沙地上,为他们盖房子、打水井、分口粮田。我常说,我父亲那时候是人躲沙,在我手上是人撵沙,这块沙治住了,我就去找下一块沙,一定把“沙进人退”变成“人进沙退”。 

  沙治住了,生态就变好了,过去定边县的年降雨量是100多毫米,现在都能达到400多毫米。有了水,粮食产量自然就上去了。我当支书的时候,一亩地产100至150公斤粮,现在要翻几番,这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产量上去了,沙区老百姓生活也就变好了。2002年以来,我们那儿人均年收入都上万元,这就是治沙造林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原来治沙我都是想着把沙治住就完了,后来就想着不能光治沙,也要有经济效益。承包了十里沙的时候,我已经有了治理狼窝沙的经验,也有了基础,开始发展养殖产业。这么多年来,我总共承包治理了25万亩沙地,联户1000多户,涉及5个乡镇8个行政村。 

  在治沙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打击。2008年,我唯一的儿子从银川调运树苗,在返程途中发生车祸不幸身亡,这对我打击很大。我当时心灰意冷,可是我想了又想,各级政府和群众在我治沙过程中给了我很大帮助,安葬了儿子的第三天,我就又去治沙造林第一线。我的儿子有文化,他当时规划了很多治沙的想法,我要把我儿子生前规划好的蓝图完成,继续干下去。我的孙子在杨凌上大学,也学的是林业专业。我跟他说,毕业后要接着治沙造林,这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要把治沙造林这份事业传承下去,永不间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前我栽种了5万亩樟子松,现在我准备再种5万亩樟子松,让栽种面积达到10万亩。今年还有一件事对我鼓舞很大,那就是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了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此我也想表个态:“生命不息,治沙不止”,我一定继续为榆林的治沙事业再作新贡献!(来源:榆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