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文明主张 | 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中培育时代新人

时间:2022-03-10    来源: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靳国英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精神文明建设迎来了守正创新、深化拓展的历史新阶段。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文明网推出“两会话文明”专题,重点聚焦代表委员有关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陆续推送“文明主张”系列内容。

  在“双减”政策背景之下,美育活动蓬勃开展。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怎样以美为媒,把美育和立德树人相结合,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

  以德铸美,加强全民美育

  全国政协委员 吴为山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

  美育本质上是全民性的,要以德铸美,以美铸品,就必须加强全民美育。

  各级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音乐厅、戏院剧场等公共文化机构都是社会美育的重要平台。他们要和学校携手,也成为美育的课堂,构成全民美育系统。还要重视对群众审美能力和价值观的引导,加强社区这一社会美育重要阵地,如借助社区公益广告进行美育宣传。有关方面应充分利用社区平台,发挥其覆盖面广、受众多、传播性强的优势,让经典文艺作品走进社区,在“家门口”服务群众、引导群众。 

  做好全民美育是一项润物无声的系统工程,要让学校美育与全民美育之间没有“围墙”,统筹构建一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大美育工作体系。深入研究历史文化之美、红色文化之美、社会主义建设之美、改革创新之美、民族伟大复兴逐梦之美。要放眼世界,研究人类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多元之美,深刻领悟美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 

  凝聚美育教育共识,以美育人

  全国政协委员 雷鸣强

  民进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如今,各地各级各类学校的美育活动蓬勃开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制约和短板,如师资不专业,硬件保障和制度落实有差距。社会各界在对美育的认识方面也存在误区,或将美育局限于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教育,忽略其他学科的美育内涵的人文之美、科技之美,或将美育发展混同于学生的道德发展,忽视科技之美、艺术之美,或将美育教育狭隘地理解为考试、竞赛和考级,单纯以分数、等级衡量美育教育质量,重视美的技能,忽视美的精神培育,美育的启美立德树人的综合性功能没有充分重视和彰显。为此我建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大张旗鼓地宣传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争做美育工作者,明确以美育人重任。引导家长着眼孩子的终生发展和一生幸福,重视美育教育,改变短期的功利性教育目的。在全社会营造关注美育、重视美育、支持美育的良好氛围,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塑美育育人价值。

  从家庭开始,让美融入孩子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 宋亚平

  陕西省美协副主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美育教育不只是学画画,是培养孩子创造美、爱好美和认识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建议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审美强加给孩子,要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这样有利于个性的养成。多营造美的环境,当孩子身处其中,他们便会耳濡目染。带孩子走出去,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亲近大自然,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培养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用五官去认真感受生活之美。

  拓展教育资源,完善美育课程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 丁梅

  民盟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学校是美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坚持“一校一特色”,充分挖掘各学校地方文化底蕴,因地制宜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美育场所。加大对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美育资源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注重挖掘传承乡土文化,不断丰富中小学美育的内容。充分发挥社会公共美育机构和场所的作用,形成有效的校内外协同机制,积极拓展美育资源。

  结合“双减”工作落实,学校应整合各方面资源,用“基础课程+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的方式,构建更为完善的美育课程体系。以戏剧节、朗诵节、合唱节、舞蹈节、器乐节、读书节、科技节等各类活动为载体,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普及与专业相兼顾,拓展覆盖面和参与度,以全视角引领学生对美的感知,将美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至于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