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十百千万宣讲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未成年人 > 学校少年宫 > 正文

从一颗“种子”到播种者

时间:2024-10-24    来源:陕西文明网    责任编辑:薛智刚

  自2020年9月以来,苏允瑄老师一直担任汉中市宁强县铁锁关镇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羌绣社团辅导老师。初接手这项工作时,苏允瑄刚毕业不久,对于羌绣,她更是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下手。时至今日,四年过去了,青涩渐褪,苏允瑄已然掌握了精湛的刺绣技艺,并将这些传授给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孩子们。

  说起她与羌绣的缘分,其实始于2018年。那一年,她还是一名大学生,暑期随家人去了北川,参观了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目睹满城的断壁残垣,苏允瑄沉重的心情不言而喻。然而也就是在这里,她却看见了鲜艳的花朵在废墟之上开放,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羌绣作品展现在眼前,她在心里一遍遍感叹北川人民积极乐观、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份感动,当学校负责人询问她有什么特长,愿意负责哪个社团时,她几乎不加思索地选择了羌绣。

  为了激发学生对羌绣的学习兴趣,苏允瑄找到了一部以宁强羌绣非遗传承人王小琴和绣娘郑娥为原型改编的羌文化非遗题材电影《云朵上的绣娘》。电影讲述了残疾人绣娘金凤在亲情、友情的关爱和社会的帮扶下,完成传统非遗羌族刺绣作品《景星麟凤》,并推动文化遗产转变成文化财产的故事。看了电影,她和孩子们都不禁被绣娘们的精神打动,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苏允瑄深深感受到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坚定了要用心教授农村孩子羌绣的信念。

  在学习羌绣的精神与理念的过程中,苏允瑄特别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她辗转于宁强县城与铁锁关的羌绣基地,跟着羌绣老师学习技艺,从穿针引线到掌握各种复杂的针法,从绣线选择到图案绘制,她的双手也不似从前那般笨拙。在与老师的深入交流中,她还了解了羌绣的悠久历史,深刻体会到一代代羌绣师傅从学习、热爱到传承和发展羌绣的不易与伟大,明白了羌绣在羌族传统文化和羌族民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些认识再一次坚定了她要为羌绣传承和产业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事物可能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但幸运的是,总有一些文化遗产能够记录下历史的脚步,并得以保存,它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苏允瑄很自豪,因为她所在的学校如此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她也很骄傲,因为她能够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羌绣的滋养。今后,她将不断努力,带领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孩子们,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让古老艺术在新一代的手中焕发光彩,确保它们继续传承下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