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书法名家作品
听讲解员讲述洛惠渠的历史
11月23日,商洛日报小记者团来到洛南县保安镇,参观仓颉文博馆、洛南县红色教育基地和洛惠渠。
“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就是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仓颉传说’为核心,打造的谷雨祭仓圣核心地标、汉字源流及现当代书法碑刻博览中心。”在仓颉文博馆,讲解员雷苗苗向小记者们介绍道。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记者们首先参观了仓颉圣迹二十八字碑,上面记录了仓颉创造的28个汉字。“这些字代表了什么意思?”黑色石碑上白色的象形文字引起了小记者们的好奇。通过观察文字的外形,发挥想象,大家一点点猜到这28个字所代表的含义。墙壁上描绘的玄扈凤图、阳虚鸟迹、石室造字、灵龟负书、龙山授书等典故,串起了仓颉造字的故事线,也让小记者们了解了仓颉造字的艰辛和伟大。在篆书馆、隶书馆、楷书馆、行书馆以及草书馆,小记者们欣赏了不同时期的经典名作,也为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所折服。
在洛南县红色教育基地,小记者们通过参观革命遗迹和纪念馆,了解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在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烈士牺牲地,小记者们纷纷戴上红领巾,行少先队礼,对这位英烈进行了一次简单而又庄重的祭拜。
“这条悬崖上的水渠是如何修建起来的呢?”看到悬崖绝壁上那条奔流不息的洛惠渠后,小记者费苏洛心中产生了疑惑。“60多年前,面对‘苦瓜梁塬黄柏川,吃水更比吃油难’的困境,洛南举全县之力,绝壁凿石,历时一年,修出了一条63公里的‘挂壁天河’,也就是现在的洛惠渠。它承载着人们坚忍不拔的勇气、甘于奉献的精神和不懈奋斗的豪情,也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不怕牺牲的精神。”保安镇党委副书记胡小龙向小记者介绍。
“今天的这趟旅程让我收获满满,无论是仓颉造字的艰辛、革命先烈的英勇奉献还是洛惠渠传承的优良传统都令我感到震撼,我将努力当好这些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小记者王姝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