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我们的节日 > 正文

水润端午

时间:2022-05-30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张欣慧

  轰隆的雷声惊动大地,丰盈的雨水撩拨草木。端午近了,此时露水晶莹,井水清冽,河水饱满……无论是打艾草、割菖蒲、包粽子还是赛龙舟,水都滋润着端午时节。

  小时候在乡村,每年端午,母亲和婶子们都会结伴去打艾草。山涧河畔,艾草青青,菖蒲繁茂,一片葱郁。水生草木,水利万物。最后,这些被雾水濡湿的菖蒲、艾草会被采回家中。那跟着母亲打湿的鞋脚一同回家的艾草,一部分守在床头,一部分变成了艾水。

  艾水是我们的洗澡水。水柔滑,艾芳香,在正午阳光下的澡盆中嬉笑打闹,即便小孩再顽皮,母亲都很有耐心。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洗了端午澡,长命又百岁”的讲究,还是水润化了母亲的脾气。一院的艾香,满腔的爱意,飘满村庄。后来我才知道,端午节又名浴兰节,在西周时就有“蓄兰沐浴”习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那洗去的不仅有一身的污秽,还有一年的晦气和疾病。

  端午,还被包裹在一个个浓香蜜意的粽子中。每年端午,父亲都要给一家人包粽子。井水淘洗的粳米,又大又红的黄河枣,开水煮软的芦苇叶,形如绳索的马莲草,在父亲的巧手中,变成了一个个饱满的粽子。煮熟后,芦苇叶、马莲草的清香,枣的甜蜜,都融入米中。我问父亲,端午的粽子为什么这么好吃?父亲笑说,都是因为水好。对于庄稼人来说,雨水不仅代表着丰收和喜悦,还代表着富足和安康。丰沛的雨水,不仅浇灌出了香米、甜枣、绿苇,还煮出了一锅端午的味道。

   

  资料图 新华社发 勾建山 作

  “午时水饮一嘴,好比补药吃三年。”牙齿几乎掉光的三奶奶,每年端午都要泡一壶上好的茶水,邀请村里的老人一起喝。一群鹤发童颜的人,坐在门前的藤椅上慢悠悠地享用。倒水、添茶、聊天,三奶奶不急不忙,快百岁的人了,仍然是红光满面,身子硬朗。我曾经问过三奶奶养生的秘诀,三奶奶笑说,常喝午时水健康又长寿。午时水,就是正午时取的水。古人讲究阴阳。端午即端阳,端午午时水,即太阳正时最初的水,用来泡茶最好喝。村外有一眼百年老泉,泉眼无声,四季水流不断。每年端午正午,村人们提桶拎壶争先恐后地赶往老泉,等候提取午时的泉水。

  水上龙舟,是村子里最隆重的端午活动。每当此时,江岸边,人头攒动。江面上,碧波荡漾,锣鼓声声,龙舟你追我赶。“五月五,端午水。”简单的一句俗语,却包含着人们对水的渴盼又恐惧的心理。端午节后,南北方全面入汛,雨水充裕,江湖骤满,波涛汹涌,牵一而发。所以,举行龙舟竞渡祭祀水神的活动,不仅是人们企盼江河安澜、岁岁平安的夙愿,还是古人用自己的力量调节阴阳均衡的一种努力。还有一说,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投江的屈原。但不管怎样,这竞渡都让人血液沸腾,如水波般激情豪迈。

  端午,是一个被水滋润的节日。它是祈求,是祝福,是力量,是一种民族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