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十百千万宣讲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明实践 > 陕西试点 > 绥德县 > 正文

绥德县:非遗群星正闪耀

时间:2023-11-24    来源:榆林日报    责任编辑:张欣慧

 

  汪建勃在展示石雕作品。

 

  魏建明在练习陕北秧歌。

 

  王文瑜(右)指导徒弟学习泥塑技艺。

  绥德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秧歌之乡、石雕之乡、民歌之乡、唢呐之乡、剪纸之乡。荣誉的背后,是一批批饱含深情、甘于奉献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目前,绥德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3人。他们择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为非遗文化传承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近日,笔者采访了绥德县3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了解他们的传奇艺术人生。

  石雕“痴”人汪建勃:

  “将这门手艺代代传承下去”

  13岁时,汪建勃就凿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石雕楔窝。相识的石匠惊奇地说:“门里出身,自会三分。真是块干石匠的好材料!”

  如今,汪建勃已74岁,是绥德石雕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所雕的炕头石狮、龙凤、麒麟,或威风凛凛,或精美细腻,皆栩栩如生。

  汪建勃出生于绥德县的一个石雕世家,从小学习绥德石雕技艺。凭着对石雕的热爱和极强的美术天赋以及经年累月的练习,24岁时,汪建勃便成功地雕出一件精美的仿古小石狮,也获得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同行们看来,汪建勃是个石雕“痴”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陕北乡村的夜晚,人们只能用煤油灯或蜡烛来照明。为了尽快完成石雕作品,汪建勃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昏暗的院落里,一锤一錾地雕着。“我从不觉得孤独,石雕对我而言,已经不只是为了生计,更是一份热爱。”汪建勃说。

  多年来,汪建勃教出几十名徒弟,但从未收过一分学费,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知所感全部传授给他们。“我只希望他们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这门手艺代代传承下去。”汪建勃说。

  泥塑“达”人王文瑜:

  “做泥塑也是在做自己”

  “捏泥人前,脑子里要有人物的年龄、性别、表情、动作等概念,要做到心中有数、沉心静气……”这位说起陕北民间泥塑便滔滔不绝的老艺人,便是绥德民间泥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文瑜。

  王文瑜自幼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但他酷爱绘画、剪纸,还掌握了柳编等手艺。因为手巧,逢年过节,村里人都乐意来找他剪窗花。

  “我从小就在农村的土堆里玩,跟黄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因此,我觉得做泥塑也是在做自己。”王文瑜说。

  生于斯长于斯,歌颂劳动人民是王文瑜一直以来的创作理念。他的作品生动传神,大多表现的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陕北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场景。

  穿着羊皮袄的背柴老头、做针线活的陕北婆姨、憨态可掬的小孩……王文瑜的泥塑作品原汁原味、妙趣横生,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向人们讲述着鲜活的黄土文化和动人故事。他的作品远销国内外,《对火》《财(柴)源广进》等多件作品曾获得国家级奖项。

  渗透在骨子里的乡村生活和时代记忆,为王文瑜的民俗泥塑创作提供了源头活水。如今,58岁的王文瑜每周都会准时到绥德各中小学给喜欢泥塑的学生现场授课,让孩子们通过泥塑了解黄土文化。空闲时,王文瑜也会坐在泥塑馆里静静地和泥、捏泥,处理作品的细节,一坐就是大半天。他沉浸在黄土的世界里,静静地与自己对话。

  秧歌“能”人魏建明:

  “秧歌是我一生的挚爱”

  “扭秧歌讲究的是一个‘美’字!走扭摇摆踢,闪颠柔脆俏。想扭好秧歌,必须‘功’在腿上、‘艺’在手上、‘情’在眼上!”

  在绥德县文化广场,人们常能见到一位热情的老人为秧歌爱好者指导动作要领。他便是陕北秧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魏建明。

  魏建明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秧歌表演天赋。10岁时,他便能跟着村里的秧歌队扭得有模有样。20岁出头,魏建明就熟练地掌握了踢场子、搬水船、唱伞头等秧歌技艺,成为远近闻名的秧歌“能”人。

  1995年,魏建明任绥德县文化馆馆长。他说:“不能只我一人传承陕北秧歌,要让专业化的队伍将秧歌艺术更好地发扬传承。”因此,他决心组建黄土地艺术团。

  面对缺专业人才、经费等重重困难,魏建明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在他的努力下,53人的艺术团终于成立了。

  魏建明回忆,排练初期,演员们基本功弱,他就一遍遍地耐心教导。经过长期的创作、排练,陕北秧歌表演《黄土风情》让艺术团打出了名气。艺术团先后参加了荷兰国际民间艺术节以及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节等演出。

  多年来,魏建明培养出陕北秧歌艺人60多人,包括陕北秧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0余人。

  今年75岁的魏建明,已不大能扭得动了,但他仍坚持到县文化馆、绥德大道、广场等地为秧歌爱好者义务指导。“秧歌是我一生的挚爱,我会不遗余力地为秧歌事业作贡献。”魏建明说。(记者 张乐佳 通讯员 张丹

  (本组照片均由通讯员张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