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十百千万宣讲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明实践 > 陕西试点 > 石泉县 > 正文

石泉县:发挥“一约四会”作用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

时间:2023-12-15    来源:中共石泉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靳国英

  发挥“一约四会”作用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

  中共石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李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近年来,石泉县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统一要求,在全县上下开展了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建设,指导164个村(社区)建立了“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自治机制,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反对迷信活动,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取得了群众道德素养提升、推进社风民风持续向善向美,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文明力量。

  实行“个纳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一是纳入意识形态考核。把“一约四会”建立运行情况作为各镇、各相关部门的意识形态考核重要内容,并在年终考核中加大权重,让各镇、各相关部门真正动起来、重视起来。二是纳入督导检查。围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重点任务,每季度到镇到村开展工作督导检查,帮助镇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工作质量。各镇同步加强对村(社区)“一约四会”运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掌握工作动态,解决实际问题。是纳入行业部门重点监管内容。县委文明办、县委政法委、县民政局、县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分别围绕“四会”组织建立运行、“红黑榜”张榜公布、爱心超市积分管理、红白喜事操办审批、黄赌毒邪排查治理等方面搞好监管,指导“四会”组织正确履职。是纳入镇村述职述责。将“一约四会”建立运行工作作为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年度意识形态责任制述职内容,对工作不重视、成效不明显的镇、村(社区)进行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

  落实“五个优化”,切实发挥一约四会作用一是对村规民约内容进行优化。针对本村辖区最突出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对村规民约每年进行一次修订,充实反对大操大办、高额彩礼、薄养厚葬、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的具体措施,明确规定村民应该遵守什么、反对什么,违反了怎么办。内容要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务实管用。二是对“四会”人员进行优化。对“四会”人员适时进行调整,把德高望重、公道正派、敢说“硬话”、善于奉献的乡贤能人吸纳进来,特别是群众代表占比达到25%以上。三是对工作程序进行优化。简化道德评议会流程,精心设计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活动载体,让群众在活动参与中受教育、受启发、崇德向善。四是对服务内容进行优化实行宣、评、服、管、劝一体推进,组织“四会”人员围绕解决群众现实需求、围绕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围绕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围绕降低人情支出负担,在抵制高额彩礼、反对铺张浪费、控制礼金标准、破除陈规陋习等方面主动作为,并让群众知晓,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认可与支持。五是对激励机制进行优化。推行积分制管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指导各村(社区)对道德评议评出的先进典型、经常参加公益活动的群众、优秀志愿者进行积分激励,以积分换实惠;对先进典型采取榜上亮、网上晒、群众讲的方式,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推进“个结合”,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工作体系,通过法制宣传、道德教育、民风教化的方式,提升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法制观念。对不履行赡养义务、虐待老人、违反公序良俗等问题,进行曝光教育。与文化振兴相结合。用好县、镇选派的理论宣讲员、文化特派员、民风引导员这三支队伍,面向广大群众常态化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演出培训、民风引导监督等活动,用文化凝聚人心,在寓教于乐中实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大力挖掘地域文化、弘扬孝义文化,不断提升“四会”组织文化素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各村(社区)把道德评议、移风易俗等活动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品牌项目来抓,把“四会”组织成员全部注册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星级”志愿者评定,对于工作特别优秀的团体和个人,向上推荐至省、市志愿服务“四个最佳”先进典型评选,激发“四会”组织的荣誉感和价值感。是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求各镇、相关部门、帮扶单位要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按照“四下基层”要求,把“如何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建设文明乡风”作为为民办实事、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协调解决问题、优化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在村(社区)典型评选、爱心超市物资供给方面给予支持: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教育引导“四会”组织积极发挥主体作用,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抓手,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举措,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