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十百千万宣讲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明实践 > 先进经验 > 正文

【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创新案例】安康市汉滨区“三共机制”

时间:2023-12-20    来源:陕西文明网    责任编辑:靳国英

  一、背景缘由 

  近年来,地处秦巴连片特困地区的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安康市汉滨区,积极探索推行“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工作机制,走出一条以创新理论引领新风、以志愿服务造福群众、以文明实践推动发展的路径。奠定了欠发达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基础。

  二、基本做法 

  1.阵地共建,聚焦资源所有构建网格化体系。通过盘活闲置资源、用活部门资源、激活行业资源、融合网络资源共建阵地。打造“党群服务+文明实践”“公共设施+文明实践”“产业基地+文明实践”综合体,实现区镇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与27个镇(街道)217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对,提升项目效能,整合建设力量。围绕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体育、科技科普、卫生健康、法律法规六大重点,按照6+N的模式,构建起“15分钟文明实践圈、三区文明实践带、城镇文明实践群”。实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一体化运营模式,打造集图文、音视频等多形式的线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慧平台,线下线上活动同频共振。全区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所27个、站387个、点506个,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全面巩固拓展。

  2.活动共联,聚焦群众所需开展多元化活动。以丰富活动为核心,高频次、常态化开展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志愿服务、群众性文化活动。把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汉滨讲坛示范讲、领导干部带头讲、专业团队广泛讲、先进典型身边讲、创作文艺作品生动讲、村村通“大喇叭”定时讲,用理论宣讲聚民心。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实行“群众点单、中心(所、站)配单、志愿者接单、社会评单”的“四单”机制,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与百姓需求无缝对接,用298个志愿服务项目惠民生。坚持群众有红白事、急事难事、矛盾纠纷、意愿诉求、巩固成果、传统节庆“六必访”,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全区中心工作,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450余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620余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8%,用走访排查解民忧。广泛组织文化采风,结合“汉调二簧”“花鼓戏”等汉滨地方戏剧,巡回镇村演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380场次、参与群众27.6万人,用文化活动淳民风。

  3.队伍共育,聚焦力量所能提升组织化水平。以人员整合为组织保障,建设群众身边永不走的文明实践服务队伍。成立实践总队1 个、支队 24个、大队 27个、分队387个,配备信息员415人。选拔乡贤、农民、干部、教师、学生等宣讲员4100余名,壮大队伍规模。广泛吸纳社会组织、各界人士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并培训赛学提能力,全区共注册722个志愿服务组织和8.9万名志愿者。出台激励嘉许和工作保障制度,对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开展星级评定,激发志愿服务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成效启示 

   面对新形势,开启新征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安康市汉滨区探索推行“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工作机制的做法启示我们,做好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就是要在最大程度发挥资源效益、最大限度提供优质服务、最大范围调动积极因素上积极发力,立足自身实际,找准自身差距,发挥自身优势,在困局中求突破,在创新中增实力,最终实现破局解困、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