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 > 正文

宝鸡市陈仓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成果丰硕

--宝鸡市“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陈仓区召开

时间:2019-09-20    来源:陈仓文明网    责任编辑:汪瑢

  9月18日,由中共宝鸡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主办,中共陈仓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承办的宝鸡市“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陈仓区顺利召开。宝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武勇超,宝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李瑞林出席会议。陈仓区委书记霍铁桥代表陈仓区致辞,陈仓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魏林介绍创建工作经验。全市各县区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市委文明委相关成员单位代表,各县区文明办业务骨干、镇(村)负责人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前往陈仓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样板村慕仪镇齐西村、东关街道西秦村和巩家泉村进行了观摩学习。与会人员通过现场看、听汇报、相互交流等方式,对陈仓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镇村创建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近年来,陈仓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文明委关于“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的部署安排,围绕“一条主线”,强化“两个保障”,突出“三个抓手”,持续推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区建设,以乡风文明之魂筑牢乡村振兴之基。截止目前,全区已有64个村建成了区级以上文明村,占行政村总数40.8%,建成“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89个,今年正在建设村48个,明年计划建成村24个,到2020年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镇村建设将实现全覆盖。

  一、围绕一条主线,统领工作全局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这条主线,出台了《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实施方案》,按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民风建设“十个一”要求,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统领全局,在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教育实践上丰富载体。

  一是阐释传播,筑牢“美丽乡村”之基。始终依托农村现有各类宣传载体和文化阵地,综合运用“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平台和载体,用农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具体化、生动化、生活化的方式,通过墙绘、景观造型设计等形式,将核心价值观宣传和乡村街道美化、景观建设结合起来,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中。二是培育践行,锻造“文明家园”之魂。广泛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办好一个道德讲堂或道德评议会,健全“一约四会”制度,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各类先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同时,把家风家训展示馆建设作为深化文明镇村创建的有效抓手,充分发挥家风家训的道德教化作用,以家风带乡风促民风。

  二、强化两个保障,夯实工作基础 

  (一)强化机制保障。一方面,建立统筹协调机制。针对“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任务重、涉及部门多、资金不足、进展不平衡等实际情况,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区文明委各成员单位,特别对宣传、财政、农业农村、民政、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层层分解压实责任,形成全区上下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的良好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帮扶共建机制。陈仓区61家国家、省、市级文明单位先后与89个示范村结成帮扶共建关系,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人力、财力、智力等方面优势,大力开展环境整治、道德讲堂、援建乡风文明一条街、捐款捐物等帮扶工作,累计落实帮扶资金400余万元,举办道德讲堂示范课200余场次。

  (二)强化经费保障。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将涉农部门60%以上的项目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向示范镇、村集中倾斜,推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力加速。区委、区政府每年拿出20余万元奖补资金,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示范镇、村进行奖励,五年来共拨付14个镇街和60个村财政奖补资金100万元。截止目前,周原镇文广村已建成“全国文明村镇”,东关街道双碌碡村荣获“省级文明村”和“全市十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全区成功打造了12个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生活美的样板示范村,形成了“点亮一行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突出“三个抓手”,提升工作水平 

  (一)抓教育,道德滋养淳民风。深入扎实开展民风建设“十个一”活动,以道德力量教化农民群众,以文明新风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一是评树先进典型。陈仓区大力推进“厚德陈仓”建设,常态化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类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全方位挖掘宣传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可学习的身边先进典型,使群众学有标杆、赶有榜样。全区先后评选表彰“十星级文明户”20000余户,文明家庭200余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750余人,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9人获得省、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称号,20人被表彰为区级道德模范、38人荣获“陈仓好人”称号。二是培育良好家风。 在区文明委的部署安排和相关部门的强力推动和指导下,全区建成村级家风家训馆23个,东关街道西秦村家风家训园、阳平镇宝丰村家风家训文化广场、虢镇街道高家塄村家风家训堂、周原镇太子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题鲜明、富有特色。“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耕田好读书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等名言家训随处可见。通过家风家训馆的教育引导,以往打牌赌博、铺张浪费、虐待老人、邻里不和等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少,如今勤劳致富、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等先进典型逐年增多,良好家风和新风正气得到了有效弘扬。三是推进移风易俗。 按照新民风建设要求,我们广泛发动农民群众修订完善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教化约束作用,在全区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倡导移风易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树立了文明新风尚。我区周原镇油坊村红白理事会先进经验,先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每日电讯》、《陕西日报》、等多家中、省媒体宣传报道。 

  (二)抓文化,成风化人聚民心。一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陈仓区将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信息共享基层服务点、村广播室、农民夜校等阵地进行整合,建成了标准化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各机构全部配备了公益岗位文化管理员,使之成为宣传政策、动员群众、教育村民的重要阵地。全区已高标准建成镇(街)综合文化站14个,村级标准化文化活动中心157个,村史馆15个、农村幸福院157个,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道德讲堂这一平台,邀请优秀基层干部、退休教师、文化能人、脱贫先进、返乡创业人士等新乡贤走进道德讲堂进行演讲演说,传播弘扬爱国爱家、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道德力量,使之教化乡邻、淳化村风民风。同时,积极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区政府先后4批次把34项农村民间技艺和民俗列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县功镇翟家坡村建成了全市规模最大的社火文化广场和社火传习所,成为全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中最有的特色的乡愁印记。三是传播道德文化。全力推进“乡风文明一条街”建设,在主干街道、文体广场和村级服务中心等群众聚集场所,突出中国梦、核心价值观、孝道文化、脱贫攻坚、邻里和谐等主题宣传,按照一街一主题的思路,建成“乡风文明一条街”160余条,设置文化墙5万多平方米,使街巷、墙体的主题文化宣传成为文明家园建设一大亮点。四是繁荣节庆文化。结合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积极探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富有时代气息的有效载体,持续开展“送戏下乡”和“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和灯会、庙会、歌会、社火游演等民俗文化活动,让节日更富人文情怀、农村更具乡愁寄托。五年来,共开展送戏下乡800余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0000余场次,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抓环境,综合整治美家园。陈仓区在抓好民风建设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坚持全域整治。按照“抓点、促线、带面”的要求,扎实实施“三堆”清理、违建拆除、植树造绿、建筑物美化、设施完善五大工程,在重点村村口等重要节点位置打造景观,形成了水泥路、绿化带、村口景观、环卫设施、休闲广场串线成珠、相得益彰的新格局。区人大通过决议,每年财政列支1500万元,用于绿色陈仓建设。近年来,累计清运垃圾1.8万余吨,拆除残垣断壁500多处,清理村庄道路968公里,清理村庄塘沟7万多平方米,造林绿化32万平方米。二是实施分类整治。在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重点解决乱搭滥建、垃圾清运不及时和居民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川原镇村按照“净化先行、绿化点缀、美化提升、亮化增色”的要求,标本兼治、建管并重,加快缩小城乡差距;西山镇村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快实施改水、改灶、改厕工作,全面提升西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财政累计投入3000万元,用于改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解决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川塬镇街完成了天然气进村入户工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三是推进持续整治。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发动农民出工出力、筹资筹劳,并采取公开曝光、重点巡查、现场督查等方式,每月对镇街点评、排名,形成以检查、督促、评比、通报、奖惩为一体的工作考核机制,确保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周原镇率先建成西北地区首个国家卫生镇,慕仪镇和香泉镇已初步通过了国家卫生镇验收,全区已建成省级卫生镇10个、市级卫生镇实现了全覆盖,建成省市级卫生村65个。一个个设施提升、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的文明新家园遍布陈仓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