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 > 正文

护林19年,他们不曾动摇

时间:2020-09-15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晏巧琳

  9月4日,记者来到华阴市孟塬镇营里村。在一片植被茂密、绿草如茵的森林里,有一排6间连在一起的房子,住着6名华山国有林场蒲峪管护站的护林员,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守护着4.6万亩国有林地。

  蒲峪管护站位于华阴市与潼关县交界地带,南边与洛南县毗邻,属于重点水源涵养林。自从2001年分配到蒲峪管护站,这6名护林员就暗下决心,要让蒲峪4万亩荒山改头换面。

  一身迷彩服、一个水壶、一把修枝剪,再带上几个馒头,是他们巡山的家当。深入山沟、矿区巡查制止破坏森林资源行为,蒲峪的沟沟岔岔他们都了如指掌。

  森林防灭火是护林员的职责。2008年大年初一,护林员接到管护站值班电话称蒲峪水库山坡起火。火情就是命令,管护站全体职工迅速到达现场,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陡峭的山坡,其他同志紧跟其后,迅速把林火扑灭,回来时每个人都是灰头土脸、筋疲力尽。

  当年4月,气候极度干旱,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6名护林员连续数月在森林防火第一线严防死守。一天下午,接到潼关和华阴交界地段有火情的通知后,他们拿上灭火工具,扛起20公斤重的灭火机进入山沟,战斗在熊熊烟火之中……

  为保证每年山上植树面积都能栽植到位,他们钻密林、蹚河水,翻山越岭。手臂上、脚上经常留下被荆棘划破的道道血痕。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喝一口山泉水。晚上回到管护站,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就是对他们的犒劳。19年来,他们扎根深山一年又一年不断地造林、护林,硬是把一道道荒山秃岭染成了道道绿色长城。

  2012年春季,护林员杨宝利到山上植树,走到一块大石头上时,忽然石头滑落,大家眼睁睁看着他连人带石头一起翻滚下山坡……

  看着不省人事的杨宝利,大家含泪轮换把他背下山,就近送往医院。经过医护人员奋力抢救,终于有惊无险捡回一条命。

  劫难并未动摇这6名护林员守护森林的决心。一个月后,杨宝利又背起行囊继续巡山,虽然伤口时常隐隐作痛,但他步履依然从容坚定。

  2018年以前,为做好护林和森林防火政策宣传,蒲峪管护站的护林员走遍辖区的角角落落。最远的管护区域离管护站15公里,海拔近2000米,半年积雪不化。冬天寒风呼啸、冰天雪地,他们全副武装,骑上摩托车冻得瑟瑟发抖。遇到路上结冰就徒步行走,在冰面上行走经常险象环生,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以前,山上由于高压电线老化,遇到雨天电路就会发生故障,他们不知点了多少根蜡烛,度过了多少个漫长黑夜。对他们来说,晚上不停电就是幸福的,可以在工作之余看电视了解山外的世界。

  山里生活单调、孤独,护林员们早已习以为常。遇到大雪封山连找个人说话都成为一种奢望。时间长了,他们与山里的一草一木有了感情,孤独的时候就到林子里去看一看树木的长势,听一听林间鸟叫的声音,去河里捡一些奇石。看着林子一天天长大,河水一天天变清,他们心中有了一些慰藉。

  刚到蒲峪管护站时,除了30来岁的站长赵锋外,其余5名护林员都才20岁出头。19年过去了,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已经进入中年。这些年,有人也被分配到站上工作,但都没待几年就离开了。

  “你们在这里干了多少年,是想在这深山老林里待一辈子吗?”附近村民这样问。他们却淡定地说:“咱们既然分到这里就得扎下根、安下心,啥工作都要有人干哩。”朴实无华的话里埋藏的是他们艰辛的付出,透出的是执着的坚守。

  如今,进入蒲峪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翠绿的侧柏。石家沟里辛勤的汗水,收获金灿灿的银杏林;贠家沟里费尽心血地劳作,培育了拔地而起的香椿林。蒲峪的沟沟岔岔,都留下他们忙碌的身影、辛勤的汗水。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

  9月5日一大早,6名护林员哼着小曲、背起装备,又开始巡山了。一步一步、步履坚定,不一会儿便消失在寂静的大山里……(记者 师念 通讯员 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