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 > 正文

能人樊九平的调解“密码”

时间:2021-06-24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李 婷

  樊九平是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但是在每周四、五,他的身份又是甘泉县人民法院的人民调解员。

  6月18日,记者在甘泉县人民法院大院内的“樊九平调解室”见到樊九平时,他正在整理办公桌上的数十份调解材料。“这些都是买卖合同和民间借贷方面的纠纷,这类经济纠纷调解起来相对耗时耗力……”樊九平说。

  2014年,“樊九平调解室”在桥镇村成立,主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化解矛盾纠纷。调解室成立以来,樊九平奔走在基层,四处调解,切实做到了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调解不是‘息事宁人’,而是要找准症结解心结。”这是樊九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做调解工作20多年,樊九平有自己的调解“密码”——“四心”,即爱心、热心、细心和公心。

  “爱心为要,首先你得打心眼儿里热爱调解工作,才能做好调解。”樊九平说,从这个角度说,你也必须“爱”你的调解对象,对任何一方不抬高,也不贬低。

  青年时期的樊九平擅长说书,有着一身好技艺的他将说书运用到化解矛盾上,把书中的理说到生活中。在具体的调解工作中,樊九平始终保持一腔热忱,活跃奔走在田间地头,发挥他人熟、威望高、经验足、办法多、善于说理说事的优势,调解群众的矛盾。

  “群众的事情无小事,既然当了调解员,就一定要热心,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跟群众打成一片,这样群众才认可你。”樊九平笑着说,“人心换人心,调解员就是要用自己的热心肠,温暖矛盾双方的心,让事情回到调解的轨道上来。”

  甘泉县石门镇高哨村村民王某和刘某曾因工程款的问题与当地镇政府产生经济纠纷,双方各执一词,不肯让步,三年时间都未能解决问题。樊九平得知此事后,主动跟双方协调沟通,经过多次上门走访调查,明确了双方因种种误会而产生矛盾的事实,帮助双方顺利解决纠纷。

  处理纠纷,要用心听取当事人的诉求,细心查明原委。在一起邻里纠纷中,付某家的水管破裂导致刘某家4孔窑洞出现明显裂缝,双方沟通无果,于是刘某将付某起诉。

  诉前,樊九平进行调解:“我到现场对窑洞形成的数道裂缝进行了测量,估算维修费用,据此给双方提出了调解方案。”在樊九平提出的方案中,考虑到刘某家窑洞年久失修以及裂缝程度等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刘某放弃原先不切实际的赔偿方案,使纠纷得到初步解决,邻里关系也得到缓和。

  “作为调解员,还要有一颗公道、正派的‘心’,要让调解结果经得起检验。”正因为有“公心”,樊九平才会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樊公道”,才会有人慕名前来找他调解矛盾纠纷。

  2020年4月“进驻”甘泉县人民法院参与诉前调解以来,樊九平共化解了邻里纠纷、婚姻矛盾等180余件。

  “调解员要善于化解矛盾。对于矛盾的处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这一点,樊九平一直在积极实践。

  在调解离婚纠纷时,樊九平本着“劝和不劝离”的原则,经常劝说年轻人不要因为误会和小矛盾而酿成大错;在调解邻里纠纷时,樊九平坚持“远亲不如近邻”的观念,劝说邻里双方以和谐为重,切莫因小财小利而失大义;在调解经济纠纷时,樊九平秉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理念,认真核查,留意每一处细节,力求每一次调解都经得起检验……

  在樊九平的带动下,甘泉县涌现出的“贺公道”“张公道”“曹公道”等一大批“樊九平式”优秀调解员,成为群众信赖的人。他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樊九平调解室”的经验做法得到大力推广,入围2020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陕西日报记者 陈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