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 > 正文

代号067:凤县,奉献!——探访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

时间:2021-09-26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李 婷

松柏掩映下的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

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067基地是我国航天“三大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位于凤县凤州镇的秦岭深山中。

科研人员研制的火箭发动机零部件。

201洞结构复杂,工作人员在狭长的洞内安装电机。(记者翻拍)

  9月的秦岭深处秋意渐浓。几场雨后,山间氤氲的雾气让位于宝鸡市凤县凤州镇的红光沟显得更为神秘。

  这条不为人知的小山沟名为红光沟,代号067,是中国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摇篮”,是我国航天“三大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台远程火箭发动机、第一台姿态控制发动机等无数个航天第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展了一场大规模基础建设。由于建设地点主要位于当时被划为“三线”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因此这场建设被称为“三线建设”。当时,超过400万人远离家乡,支援、参加“三线建设”。凤县红光沟就是当年“三线建设”的主战场之一。

  “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儿安家,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1965年,上万名“三线人”远离城市、远离妻儿,挤火车、乘汽车、徒步行,来到秦岭腹地的红光沟建设067基地。50多年来,他们挥洒热血,奉献青春,研制出的发动机为我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重大工程提供不竭动力,铸就了中国航天液体动力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辉煌历程。

  过“原始的生活” 搞“尖端的事业”

  1965年1月,秦岭南麓凤州山沟里,来了一支神秘的地质队。这支来自第七机械工业部的地质队,一行22人一路上不停地勘察、记录,他们在为我国建设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选址。几经调研踏勘,他们最终将狭长的红光沟确定为067基地的最佳选址。

  “你看看这车票,写的目的地是‘凤州’,想想杭州、广州,哪个不是好地方?”1965年春节刚过,在开往凤州支援“三线建设”的火车上,一群“三线人”热烈议论着。火车跑了两天两夜,下车后,在三面环山、积雪覆盖、寒风肆虐、道路坎坷的现实面前,一行人对凤州的美好想象化为泡影。而在这群“三线人”到来之前,已有一支“先遣部队”体验了进山工作的艰辛。作为067基地的选址人员,姜福来是最早来到凤州的一批人之一。

  1965年1月,姜福来初到凤州山沟,寒风凛冽、荒草丛生,几条进山的土路泥泞不堪。他住在土墙砌的房子里,几十块土坯摞在一起,铺些麦草秆就算有床了,一日三餐除了萝卜就是炒包菜……但他和一起来的同志们从未忘记肩负的使命。

  “身居茅屋胸怀祖国,脚踏荒山放眼世界。”基地建设初期科研人员写下的这句话,正是姜福来这群“三线人”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生活条件差人能克服,但精密的科研设备不容受损,修一条运送设备的好路迫在眉睫。1965年,第一场建设“硬仗”打响:3个月修一条18公里长的公路。

  “既然工作需要,我就是搭上性命,也要保证完成任务!”067基地原发动机生产厂副厂长王本兰下定决心。在没有基本通信和交通设施的情况下,王本兰带领一群人手拉肩扛,渴了喝河水,饿了啃窝头,三班轮流倒。终于,一条基地交通的大动脉在1965年9月底提前完成。

  1969年6月,067基地建成投产,成为我国航天系统第一个建成投产的“三线”基地。整个基地绵延21公里,建成了研、试、产、管、服功能配套齐全的综合性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形成了“一条红光沟,两代发动机,服务三大总体院,四个核心单位,应用于弹、箭、星、船、器五大领域”的事业格局。

  从“厕所试验室”到“亮剑太平洋”

  厕所里也能搞科研?能!我国第一台姿态控制发动机正是在红光沟的“厕所试验室”里诞生的。

  1969年,067基地开始研制远程火箭姿态控制发动机。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傅永贵担任姿态控制发动机的研发负责人。“当时基地的研发、生产都是为保障75吨以上大推力发动机设计的,没有姿态控制发动机的试验室。”傅永贵回忆说。

  没有试验室、没有试验件、没有厂房,傅永贵就带领同事自建临时加工间,调配车工、铣工进行加工,自己担任钳工,抓紧加工试验件。设备制作出来了,却没有进行试验的场地,傅永贵留意到了河沟边很少使用的厕所。经请示后,他们将这个厕所改建成了试验室。男厕所作为观察室,女厕所作为试验室,两个厕所之间打了一个孔,安上有机玻璃作防爆观察窗,再把原来的简易试验设备改装后搬过来。“厕所试验室”就这样诞生了。

  由于当时试验防护条件极差,傅永贵等科研人员整天在有毒推进剂环境中工作,经常被熏得头昏脑涨,眼睛红肿,吃不下饭。即便如此,他们始终不减科研热情。从1970年底开始,这间“厕所试验室”一直使用了10多年。

  傅永贵和同事先后突破了催化剂关、头部隔热关等一系列技术难关,最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姿态控制发动机。远程火箭姿态控制发动机的所有单机攻关试验和预研性试验都是在这间“厕所试验室”里完成的,试过的试验件有200多台次,试验总启动次数达数十万次。

  1980年5月18日,由067基地研制的发动机推举我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回收舱准确降落到太平洋预定海域。远程运载火箭“亮剑太平洋”,神州大地一片欢腾。远程火箭的姿态控制发动机荣获了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质量银奖;远程火箭一级发动机荣获国家质量金奖。

  航天精神永延续 助力宝鸡再腾飞

  1993年,067基地从凤县搬迁至西安,2001年12月3日,经国家批准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对外名称为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现已成为国内唯一的航天液体动力专业技术研究院。

  067基地虽然从红光沟迁出,但一些留存在此的科研试验设施依旧承担着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任务并将长期使用。几十年来,宝鸡人尤其是凤县人,与航天人结下了深厚感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一直在这片土地上延续。

  近年来,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与凤县县委、县政府合力将067基地的原址认真保护起来。2019年12月,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入选我国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旧址中的科研楼、机要室、行政后勤楼、力学试验室、“厕所试验室”、201洞、小泵试验室、张贵田院士之家、科研区1号2号专家楼、红光工人俱乐部、指挥部办公楼、大礼堂、招待所等建筑以及“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总体分布手绘图”等历史档案、口述历史材料被列入“国家工业遗产”核心物项。

  随后,凤县与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依托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启动国家级航天精神文化区建设项目,将红光沟28年积累的精神财富、文化成果、研制经验、管理案例进行全面系统的归纳展陈。今年7月23日,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建成,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隆重开园。目前,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已成为航天精神文化传承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为航天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此外,2020年宝鸡确定“一四五十”发展战略,将先进制造业放在突出位置。得知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有航天液体动力商业化的意向后,宝鸡市立即行动。宝鸡高新区与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进行对接,确定了航天液体动力制造产业基地项目。今年8月13日,宝鸡航天液体动力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

  该项目由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及其所属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在宝鸡高新区科技新城西片区投资30亿元,建设国际一流的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总装生产制造和试验测试基地,以及国内领先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基地。基地完全建成达产后,预计“十四五”末年产值可达20亿元。(陕西日报记者 段承甫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