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 > 聚焦陕西 > 正文

书房、超市和敬老院

——来自周至县脱贫一线的故事

时间:2019-06-13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苏琳

  

在自己的书房里,王朝写下了“自强不息”四个大字。 记者 康传义摄

  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公告,周至县等23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西安市唯一的贫困县脱贫摘帽。

  检验脱贫攻坚工作效果的标准在百姓。近日,记者走进脱贫摘帽后的周至县,看看那里的扶贫工作怎么做,听听百姓又会怎么说。

  书房:在这里,他写下了“自强不息”

  每当入夜,周至县马召镇中兴村贫困户王朝家的书房总是亮着灯。乡村的夜晚漆黑而宁静,王朝的书房显得格外显眼。

  “白天要上班和干农活,晚上才有时间练字。只要一提笔,我的精神就来了。”说起自己的爱好,王朝脸上露出开心又羞涩的笑容。

  王朝推开门,带记者参观他的书房。书房的墙壁上挂满了他的书法作品。书房中间摆着一张大桌子,上面放着笔墨纸砚,这是王朝身体康复后自己动手做的书桌。

  “想不到我现在还能写字!那时真是连生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王朝感叹道。

  2015年,王朝的生活跌入谷底:34岁的他被诊断为双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生活难以自理,母亲身患重病,妻子与他离异,一个孩子还在上学,家庭人均年收入只有980元。

  当时,王朝总是问自己,这日子到底该咋过?2016年,通过精准识别,王朝家被列为因病致贫贫困户,生活迎来转机。

  在结对帮扶干部、西安市雁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崇利的帮助下,通过手术治疗,王朝能下地走路了。为解决王朝一家长远生活问题,村里给他安排了文员的工作岗位,每月可以拿到1000元的补贴。同时在产业帮扶政策扶持下,王朝家还种植了3.3亩猕猴桃。

  王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村里干文员,一年能有1.2万元的收入;3.3亩猕猴桃进入盛果期后,每年保守收入在3万元以上;母亲还有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金。家里日子越过越好。

  “生病之后我就无心练字了,刘主任专门买了宣纸和毛笔送给我,鼓励我千万不要放弃。”王朝说,“在刘主任和其他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现在,我感觉日子又有盼头和奔头了。由于有了稳定的收入,去年年底,我家脱了贫!”

  回顾这几年的经历,王朝感慨万千。他铺纸研墨,思索片刻后,写下了“自强不息”四个大字。

  离开时,夜已深,王朝书房的灯还亮着。这灯,是照亮王朝精神的心灯,也是照亮王朝生活的明灯。

  西安扶贫超市。 记者 康传义摄 

  超市:在这里,“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

  “请问徐光来家的土蜂蜜有吗?”

  “有的,您请来这边。”

  6月6日下午,在位于周至县楼观镇的西安扶贫超市里,市民张先生咨询店员。

  “西安扶贫超市的土蜂蜜特别好,我要多买一点。在这里消费,不但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还能为扶贫工作贡献一点力量。”张先生说。

  “徐光来家的土蜂蜜非常受消费者欢迎,供不应求。前几天我去他家,老人又开始做蜂箱了!” 西安扶贫超市负责人宫世峰说。

  今年66岁的徐光来是周至县楼观镇后就峪村贫困群众。他养的蜜蜂所产的蜂蜜细腻醇香、色泽金黄,品质非常好,以前由于没有销路,很多都积压在了家里。2018年年初,西安扶贫超市的工作人员登门收购了徐光来的蜂蜜并帮他销售。

  老徐没想到曾经无人问津的山货能走俏大城市,还让他致了富。

  “半年多时间就卖了500多瓶,收入1.3万多元!仅这一项收入就让我过了脱贫标准线。”徐光来说。

  “陈西海家的玉米糁”“南寨子村的手工布鞋”“板房子镇的特色干货”……西安扶贫超市里的每一件商品都有自己的名片。

  宫世峰介绍:“‘卖难’问题一直是困扰山区贫困村脱贫发展的一大难题。受交通不便、产品缺乏包装等因素影响,村民家里的好产品难以走出大山,更别说卖上好价钱。”

  为解决产业扶贫从“买难”到“卖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西安市按照“实体店+电商+合作社”模式,组建运营西安扶贫超市,为山区贫困村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提供平台,走市场化道路助力产业脱贫。

  2018年1月15日,西安扶贫超市(周至店)开业,淘宝网店同日上线。4月28日,西安扶贫超市(大唐不夜城店)开业。截至今年1月,西安扶贫超市的产品已达13大类200余个品种,供货体系已涵盖全省10个设区市、30余个合作社、900余户农户。

  “扶贫要找到路子,上个月我们新推出了‘西安爱心货仓’,非常受欢迎。未来,我们还要继续探索扶贫好办法。”宫世峰说。

在“没有围墙的敬老院”里老人们开心地吃着免费午餐。 记者 康传义摄 

  敬老院:在这里,文明乡风助力脱贫攻坚

  “牛肉羊肉虽好吃,我在美国不习惯,一天到晚没人谝,不如回家吃搅团。”这首打油诗的作者叫田尚文,是周至县骆峪镇向阳村村民。田尚文今年78岁,两个女儿去了美国生活,儿子也在外地工作。2015年,女儿们接老田去美国生活,可住了两年多时间,他还是不习惯。

  决定回国前,老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村里邻居打电话询问村里“没有围墙的敬老院”还开着不?得到肯定答复后,老田便回了向阳村。

  让老田一心惦记的那家“没有围墙的敬老院”,创办人是向阳村村民田根全。2014年,田根全在西安参加了一次道德文化讲座后,听到与会专家介绍的许多孝道故事,便产生了为乡里老人做点事情的想法。

  “向阳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00多人,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外地打工,留守老人每天的吃饭问题就成了难事。于是,我就想自己给村里的老年人做饭。经过筹备,2015年3月16日中午,我正式开灶为村里的孤寡、空巢和贫困老人做起了免费爱心餐。”田根全说。

  从一顿午饭到一日三餐;从一天几位老人来吃饭到最多时一天300多位;从简单的吃顿饭到为老人们提供各项休闲娱乐活动……3年多来,在田根全的努力和多方支持下,“没有围墙的敬老院”越办越好。

  田根全告诉记者:“所谓没有围墙,就是哪儿的老人都能来这儿免费吃饭。非饭点的时候,老人随时可以来聊天、下棋、唱戏。”

  “在‘没有围墙的敬老院’带动下,村子尊老爱老蔚然成风,成为有名的‘孝道村’,良好的乡风民风也让村里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向阳村是省定贫困村,现在已脱了贫,可以说实现了物质富有和精神富足联动推进、同频共振。”向阳村村委会主任田秋逊说。(记者 康传义 刘曌琼 见习记者 赵杨博)

  记者手记

  贫困群众人均收入过万元的背后

  采访中,西安市周至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安济说出的一组数据,让记者印象深刻:2018年全年,周至县实现了4509户14328人达标脱贫,63个贫困村达标退出,脱贫群众人均收入达到10990元。

  脱贫群众人均收入过万元的背后,凝聚的是各级党员干部的心血和群众的辛勤汗水。在周至县采访的数天中,记者无时无刻不被一个个真情帮扶和励志脱贫故事深深感染着、打动着。

  2018年10月29日,马召镇虎峪村党支部书记赵新全在安排脱贫退出交叉检查访谈工作过程中,突发心肌梗死,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9岁。在赵新全去世前4天,他还向全村村民立下军令状:赶在2019年春节前,完成全村230盏太阳能路灯的亮化工程;计划在2019年完成1800米生产路硬化工程。

  西安曲江新区派驻楼观镇王母岭村驻村干部李康,在为群众购买猪崽的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汽车当场报废,自己受伤严重。康复出院后,李康第一时间返回王母岭村。在谈到自己驻村扶贫的感受时,李康饱含真情地说:“扶贫就是要把村子当成自己的家,把村民当成家人,家里缺什么就添置什么,家人有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扶贫工作做好。”

  80后小伙王效宜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城市优渥生活,返回家乡周至县翠峰镇丁家凹村 “二次创业”,开办了丁家凹村最大的一家网店。在他的示范引领下,目前,丁家凹村电商已经发展到7家。村里的猕猴桃、杏、李子等土特产通过网络卖到了全国各地,加快了村民脱贫的步伐。

  ……

  李安济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周至县在册贫困户仅剩848户1787人,其中低保、五保贫困人口784户1598人,占在册贫困人口总数的89.4%。这些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多属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但各级党员干部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在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后,让剩余贫困人口尽早摆脱贫困,绝不让一个人掉队。(康传义 刘瞾琼 赵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