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 > 聚焦陕西 > 正文

16岁参军18岁参加辽沈战役 90岁老兵追忆峥嵘岁月

时间:2020-07-09    来源:三秦都市报    责任编辑:张宁宁

资料照片

  子弹从右手掌穿过手臂又打到肋骨,左胳膊鲜血直冒还留着弹片。处理伤口时没有麻药,几个人按着他,咬着一根木棍儿,就划开手臂硬生生将弹片拽了出来……

  这是90岁的王友福最深刻的记忆。

  “74年前,我曾是第四野战军43军129师368团3营7连3排的战士!”他总是用这句话作为开场白,来教导后辈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那段峥嵘岁月,始终在他的心里闪耀。

  少年时参军 他参与了多次战役

  解放前,黑龙江一个偏僻的小村庄。

  穷人家的孩子王友福6岁就没了父亲,11岁时给地主家做起了长工。

  1946年7月,解放军经过黑龙江,16岁的王友福从地主家跑了出来,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参军。“解放军打仗能解放穷人。”那时候,他心里只有这一个念头。

  一开始,作为新兵的王友福并没有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有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蛮劲儿”。

  “73年前,我打的第一仗在吉林。”7月4日,他回忆那段岁月道,当时没有任何经验的他在枪林弹雨中,只记得班长说的那句“往前冲的时候丝毫不能犹豫”,猛劲儿向前冲,这一冲将敌人吓破了胆,扔下枪就逃,他因此成功缴获了一枚小钢炮,立了一个小功。

  后来一路从黑龙江打到海南岛,大大小小的战役不计其数,王友福就不是次次都这么幸运了。至今,他还记得那些惨烈的画面。“参军第二年我就负伤了,咬着木棍取弹片就是那时候的事。”

  但是,比起牺牲的战友,他认为自己是幸运的。“1948年辽沈战役的时候,我18岁,已经是班长了,亲历了10月份最惨烈的黑山阻击战。”王友福回忆,飞机突袭的时候,子弹在自己身边一排排扫过,不知过了多久,等再爬起来的时候,两个连的战士基本上都牺牲了……

  经历了艰苦岁月 他教导后辈要珍惜现在生活

  “1958年4月我退了伍,先去了东北一个农场,4个月后来到了西安阎良建设飞机场,一直干到了离休。”当天,在位于阎良某航空单位家属院的家里,王友福告诉记者道,这段入伍经历让他在此后的人生里变得更加坚韧,成为一个知足常乐的人。

  “行军打仗的时候太苦了,所以后来我什么苦都不怕吃。”王友福回忆。“我打仗那几年就没洗过澡,衣服都成硬的了。”吃饭也常年不规律。“有时候拿起碗刚吃一口,命令来了就要出发打仗,打完了继续吃一口。”

  1949年,王友福所在的部队中午打下湖北一个县,晚上就连夜渡江去了江西。正值酷暑,北方人根本不能适应南方的湿热,蚊虫咬得满身都是疙瘩,那次一个连有一半的人都患了当地人说的“打摆子”病,发起了高烧,王友福也未能幸免。

  那天,外面下起大雨,高烧中的王友福搬出老百姓的竹椅躺在大雨里降温,回来后就倒在地上没了知觉,是指导员将他抬到团部卫生所才捡回了一条命。

  如今,王友福常给子女分享这些故事,教导他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对比当年,现在的生活真是天上地下,好的不知道哪里去了,所以一定要珍惜。”他说,“我经常想,我曾经的战友们都不在了,享受不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毕竟我还活着,还能享受到国家对老兵们的关爱,要知足。”老人表示。(冯长涛 记者 张晴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