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 > 聚焦陕西 > 正文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

时间:2021-08-13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汪瑢

  内容提要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熠熠生辉的一脉。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政治建设、思想理论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四个自信”,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立足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任务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新期盼,要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要求,聚焦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教育基础、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新征程上继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要坚守人民立场,弘扬正确价值观,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创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制度体系,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感天动地的创业情怀激发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创造精神和斗争精神。 

  
  弘扬延安精神 坚定“四个自信”
    

  梁星亮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熠熠生辉的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延安精神的重要作用和时代价值。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这为我们在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政治建设、思想理论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四个自信”,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一大批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怀着爱国报国、追求进步、向往光明的满腔热忱,会聚在宝塔山下,给陕甘宁边区增添了新的活力。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饱经磨难,仍然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成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直至今天依然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伟大事业的重要动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毛泽东同志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为群众服务,这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党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支持,依靠群众克服困难、战胜敌人,从胜利走向胜利。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党带领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党以“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是党员群众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政治本色。

  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要坚定“四个自信”。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道路自信的力量。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探索实践根据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军事建设、文化建设。1941年通过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了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与商业流通,奖励私人企业,保护私有财产;调节劳资关系;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等政策,力求提高人民群众物质财富和生活质量,均衡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利益。这些探索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跨越到全面小康,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百年党史,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理论自信的力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低谷走向高潮,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党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有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我们学习百年党史,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坚定对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自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指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取得新的胜利。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制度自信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提出并确立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从而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护和支持。今天我们学习百年党史,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信,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抗日战争爆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教育事业,但延安文化在困境中奇迹般地成长、繁荣起来。各地文艺家和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与陕甘宁边区的文艺工作者一起,共同为抗战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奉献出青春热血和艺术才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工作的思想,“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延安由一隅小城发展为中国的另一文化中心,建立起初具规模的文化体系,形成完备的文化形态。日益兴盛的文学艺术、遍及边区的新闻媒体、繁花似锦的社会科学、层出不穷的文化期刊,奏响了党的文化发展史的“第一乐章”,深远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今天我们学习百年党史,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唱响时代主旋律,弘扬传统文化,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文化影响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成功经验,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时,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弘扬延安精神,准确把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规律,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者为西北大学延安精神与党的建设研究院院长、教授)

   新征程上继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杨晓红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孕育形成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我们党完善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并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来陕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优良传统、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深深根植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培育的优良政治文化。新征程上继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要坚守人民立场,弘扬正确价值观,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创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制度体系,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感天动地的创业情怀激发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创造精神和斗争精神。

   弘扬延安精神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科学的认识。毛泽东在《五四运动》中提出:“若问一个共产主义者为什么要首先为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而斗争,然后再去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那答复是:走历史必由之路。”正是在正确政治方向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造性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是在正确政治方向指引下,延安时期我们党培育出“十个没有”以及“只见公仆不见官”的良好政治生态。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用好延安精神这面镜子,经常正衣冠、去灰尘,不断深化对延安精神的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弘扬延安精神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精髓,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思想武器。延安时期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自我批评、自我革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和禁锢,找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行为准则,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制定革命策略、路线方针和政策,确保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我们党的历史充分证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法宝。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把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贯穿于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全过程,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运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广泛实践。我们要立足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聚焦主责主业,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明确各项任务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脚踏实地抓落实,使各项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党员干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坚持实事求是,必须严于自我剖析、自我革命,对发现的问题要深入整改,做到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不断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

  弘扬延安精神 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体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历尽坎坷,中国人民饱受凌辱。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承担起“解放人民”的历史重任。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从而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强调党除了人民大众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路线、方针以及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因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信任,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人民服务不能一阵风,不能搞形式主义。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就是要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站稳群众立场,树立正确政绩观,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永恒奋斗目标。

   弘扬延安精神 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延安时期党的各级干部住窑洞、吃粗粮,在艰苦条件下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激情,在任何困难面前没有低头、没有退缩,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奋发图强、锐意进取,摆脱困难走向胜利。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党员干部要发扬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推动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实履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政治责任,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作者为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副院长、教授)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井浩

  伟大的党培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党。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并向全党发出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的伟大号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立足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任务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新期盼,要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要求,聚焦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教育基础、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实根基

  真理指导实践,理想指引方向。回望百年历史,追求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真理旗帜、坚定理想信念、勇于修正错误、坚持守正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腥风血雨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明确要求“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起点上,高校肩负着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磨砺党内意识形态建设的精神底色,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使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指引人才成长、支撑事业发展的“政治灵魂”与“精神之钙”,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凝聚干事创业力量,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不断提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释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原动力。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追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回望百年壮阔征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磨难而淬火成钢,不断铸就事业新辉煌,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当前,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高等教育,以人民满意为尺度办好高等教育,不忘“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把高等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教育高校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许党报国,引导广大教师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培育时代新人,努力构建起铸魂育人的“红色坐标系”,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既是高校建设的根本目标,也与党的根本宗旨一脉相承。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昂扬基调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回顾历史,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凭的就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靠的就是“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的牺牲精神、拼的就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为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无私奉献、英勇斗争的历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肩负新使命,要毫不动摇坚守育人“主阵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好党的历史和理论的宣传阐释工作,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家国情怀。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观点表达有规范,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夯实立德树人基础,真正实现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原则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建党百年来,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我们党才具有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党和人民的事业才不断发展壮大。回顾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这个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对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内在灵魂。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征程上践行立德树人的时代命题,要把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和精神实质深深植根于人才培养思想中、具体落实到办学治校行动上,筑牢信念根基、端正教育方向,聚焦学生这个中心、抓住教师这个关键,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把高校各级党组织锻造成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坚强堡垒,把广大党员锤炼成推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先锋,不断夯实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组织根基,切实提升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思想自觉,在为党和人民培养人才的办学道路上守正创新、行稳致远,确保党的意志主张在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奋力谱写新时代立德树人新篇章。(作者为西安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