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17日 投稿邮箱:sxwmw2015@163.com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 > 图片要闻 > 正文

神木锦界:“三变”劲风吹拂乡村振兴路

时间:2021-10-21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李 婷

神木市锦界镇沙母河村村民在村广场上休息。

  2000多块“条条地”变为240余块“块块地”,年收入从每亩400元变为每亩1300元……近年来,神木市锦界镇在农业上下足功夫,着力打造农业大镇,乘着“三变”改革的劲风,走出了一条促农增收、振兴乡村的新路子。

  “怎样把土地合理地利用起来,让农民能真正在土地上创收、致富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三变’改革是基础,集体经济发展因村而异,只有让农民真正富起来,乡村振兴才会有稳步发展的基石。”锦界镇党委书记訾振平说。

  让群众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

  “原来我家有6亩地,分布在村里十几个地方,不管是种还是收,对于我和老伴来说都是费时费力。”锦界镇河湾村村民李爱琴早年间做过手术,身体远不如同龄人,李爱琴说,“土地流转后,我又租了14亩,这20亩地是连片的,耕种秋收全部机械化,种地成了轻松事,收入是原来的3倍多。”

  河湾村地处风沙草滩区,虽地势平坦,但土地碎片化明显,且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村民广种薄收,出现耕地撂荒现象。为解决土地资源利用问题,2017年10月,河湾村成立合作社,开始实施“一户种一田”制。

  合作社将全村5500亩耕地全部流转至村集体,通过添加肥料、改善土质等方法使全村耕地全部变成优质耕地;村上再将整理后的土地重新分配,变“零碎种植”为“连片规模化种植”。剩余零散、撂荒的地,村上再租给企业,采取“村组+企业+农户”的模式,村民们可以分红,也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

  “通过土地流转,不仅整合了荒废的土地资源,节省了务农时间,腾出了闲置劳动力,还提升了产量,增加了收入,在家务农的村民人均增种4.2亩,收益每年至少提升1300元。”河湾村党支部书记暴满堂介绍,近两年,村上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作物调整,多元发展种植养殖业,乡村环境逐渐好起来、资源活起来、增收多起来,让群众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多元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河湾村的示范效应下,通过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发展多元种植养殖业的新模式,逐步在锦界镇各村全面推广。沙母河村便是其中之一。

  9月29日,记者走进沙母河村,放眼望去村子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以及公共设施配套化一应俱全。村里的活动广场上,几名年迈的村民正坐在石凳上拉话。临近饭点,他们慢悠悠地走向村里的敬老院。“吃饭不掏钱,饭菜口味也很好!”大家乐呵呵地说。

  据沙母河村党支部书记李春生介绍,近年来,沙母河村依托“三变”改革,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调动了村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还形成了集新型材料加工、物流运输、苗木育植、三产服务及特色农业的多元产业格局。

  “无论是忙农活,还是在材料加工厂上班,或者是外出务工,每个村民都有收入。”李春生说,“材料加工厂是村里运营,建成至今净利润220余万元,闲余土地我们对外出租,村子每年拿租金,村民一年分一次红。”

  沙母河村的变化也是锦界镇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锦界镇乘着“三变”改革的春风,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为产业兴旺、强村富民注入新动力。

  村美民富风气正

  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也推动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化。走进锦界镇各村,道路宽敞整洁,新建房屋整齐有序;敬老院里传出的爽朗笑声,村广场上扭起的秧歌舞,无不展示着村民们饱满的精气神。

  在河湾村“两委”院内,村民思想道德建设的“红、提升、黑”榜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上面红榜、提升榜都有照片,黑榜空置。“这黑榜前两年还不时有人上榜,如今想找人上榜都难喽!”村民白存牛打趣道。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来村子穷,不管是村干部还是镇干部来了断官司都断不完,现在好了,村民兜里有钱了,眼里有活了,只想着怎么把日子过好,干部们来了大家都围着谈发展、项目,村民红个脸都难看到了。”暴满堂说。

  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锦界镇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累计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对部分村重点整治,20个行政村同步开展;建立完善的“村收集、镇转运”垃圾收集转运机制,切实提升村级环境卫生质量。

  同时,锦界镇还全力推进新民风建设,已累计表彰45名“锦界好人”,先后树立先进典型128名。通过示范带动,一个村美民富风气正的新农村正在这块沃土上蓬勃发展。(陕西日报记者 周明文/图)